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我省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时政要闻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我们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水龙头到灶台跟前了,倒洗锅水不用出门,卫生间能洗澡还有冲水马桶,干净得很!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永寿县渠子镇咀头村脱贫户李廷印开心地说。
  1月16日,记者步入咀头村时,村民们话里话外离不开和美乡村。大家都说,自从开展了现代化和美乡村建设,村庄环境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在驻村干部曹军锋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柏油路一路向前,水塔、村级医疗卫生室、现代化卫生厕所、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应有尽有。不远处,特色产业集群错落有致,展现出和美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我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扎实有序推进,保持了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地区持续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过去一年,我省始终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出台了《陕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细化15项具体建设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让乡村美起来,过去一年我省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新改建25.1万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8.1%。累计摸排2013年以来利用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176.1万座。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93.49%的村庄生活垃圾进行了收运处理,33.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与此同时,我省突出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网格化、数字化等做法,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5个县(区)开展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认定乡村治理示范镇36个、乡村治理示范村135个。其中,汉阴县“三线”联系群众工作法、旬阳市“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留坝县发展村级扶贫社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治理能力等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不断加快脱贫地区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彰显陕西乡村振兴特色,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楷模,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