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鼓乐悠扬诉传承
    田锐霞(左)与师父顾景昭(右)在进行鼓乐排练。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
  2022年12月8日,记者来到周至县集贤镇东村看到,大多数村民在自家大门口晒太阳。而西安鼓乐省级非遗传承人田锐霞正在鼓乐社和师父顾景昭进行鼓乐排练,准备下午到集贤初级中学给学生教学鼓乐。
  田锐霞今年50岁,是集贤东村鼓乐社的负责人,也是西安鼓乐省级非遗传承人。
  能让田锐霞坚持下来的,除了对鼓乐的热爱,还有来自观众对西安鼓乐的推崇。“2002年,我们去德国柏林演出结束后,柏林的报纸还发了新闻,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特别激动,也更加坚定了要将鼓乐传承下去的决心。”田锐霞说。
  “我是1999年进入鼓乐社,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顾景昭,至今学习已有二十余年。一开始,我先学习吹笙,后来跟顾景昭老师学习司鼓和各种打击乐器,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演出。”回想起学习鼓乐的经历,田锐霞感慨道。
  据了解,西安鼓乐源起隋唐,千余年来流传在以唐都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器乐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又因演出人数众多,包含了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20余种,所以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交响乐”。
  在田锐霞看来,西安鼓乐传承了千余年,绝不能到自己这儿就失传了。2019年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后,田锐霞经常代替老师带领学员排练,并培养新学员。
  田锐霞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大力提倡非遗进校园,她也多了个身份——鼓乐老师。她每周在附近的中小学给学生传授鼓乐文化艺术。
  “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让鼓乐永葆青春。”提及未来,田锐霞信心满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