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四皓村:四顾皆青山 入目皆成画
建成后的四皓村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资料图)
在四皓村的认养田园中,骆小爱(左一)带领前来游玩的孩子们体验小葱种植。
代武银正在美化村上的水车。
惠彭正在蓝莓基地为大门的木桩上漆。
本报记者 杨杰 文/图
我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创建美丽休闲乡村34个,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59.3万座,普及率达74.08%,同时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超过90%,全省3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秦岭脚下,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安静坐落,依着环山公路蜿蜒而布,四顾皆青山,入目皆成画。
走进四皓村,顿觉耳目一新:村民休闲广场、最美垃圾台、商山四皓观景台、贤铭村史馆、家风家训长廊等一应俱全。这个760户2223人的小村庄将人居环境整治搞得有声有色,村子有“颜”又有“料”。从清洁乡村到美丽乡村,再到花园乡村,四皓村的变化一直都在悄然发生。
1
实干
“人都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我们四皓村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这么好的自然风光,我就不信变不了。”当年誓要让村子改头换面的决心,四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骆小爱至今仍记忆犹新。
1989年,骆小爱刚嫁进四皓村时,脏乱差、偏穷困是她对这个村子的第一印象。“当时环境不好,人也穷,大家都觉得日子没啥奔头。”可骆小爱不想认输,她努力种庄稼,后来开起了饭店,干得好了还叫上村里人前去务工。
“光自己好不行,还要想办法带动村里人共同发展。”那些年,四皓村的困境总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骆小爱的心里,她总盘算着要为村里做点啥。
2018年7月,四皓村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骆小爱下定决心:天不能变,地必须得换!对照着这九个字,四皓村的“蜕变”拉开了序幕。
村子要发展,“面子”“里子”都要有,骆小爱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人居环境整治上。挪沙堆、搬柴堆、清粪堆、治污水……一桩桩、一件件,她都亲力亲为。缺资金、少人手,她就带着村干部一起干。村民不理解,她就上门做工作,路没少跑,埋怨没少落,终于才一家家说通。
忙完清理整治,骆小爱开始着手打造村级特色景观。村两委经过研讨,确定了“因地制宜、就地打造”的新思路,还下硬茬把村上原来臭气熏天的奶牛场和垃圾堆改造成了四皓民宿花园,为村民娱乐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随后,秦岭宣传保护点、村史馆、水系乡愁观景墙、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长廊、悬空茶壶喷泉等一批特色景观相继建成,四皓村的“颜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村委会还积极采纳群众意见,推动花园、菜园、家园“小三园”建设,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鼓励村民共治共建,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的四皓村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高。闲暇时,骆小爱总爱在村里转悠,望着眼前的景象,她觉得,这些年大家总算没白忙。
2
求变
冬季寒冷,但代武银依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12月20日一大早,他就在房前屋后忙活起来。扫完院子就进了门前的菜园,拔几把青菜和葱,淘洗好放在案板上,他便出门锻炼了。
沿着门前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代武银朝着村史馆的方向边走边活动筋骨。在四皓村的众多景观中,他最中意的就是村史馆。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代武银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以前虽说日子苦,但大家也没闲着,都在铆足了劲奔好生活,现在日子好了,咱也不能忘了本。”对代武银来说,那是一段记忆,更是一份乡情。
为了让四皓村人牢记来时路,2019年11月,村上开始修建村史馆。没有专业人员做规划,就发动村民建言献策,馆内需要物件陈设,大家自愿捐献。旧风扇、老电视、旧箩筐……短短几天后,100余件老物件整齐陈列在村史馆内,上面还清楚地标记着捐赠者的名字和时间。
代武银站在村史馆内,望着这些老物件出神,思绪被拉回从前。土路土墙土房,村民们土里刨食,根本顾不上环境好坏。后来大家打工、种菜、做生意,日子好过一些,但村上的环境依旧不见起色。
直到四皓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家家户户清“三堆”、改厕所、建“三园”,村子环境日新月异。代武银也把自家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换家具、粉刷墙、旱厕变水厕……“环境好了,人住着也舒服,娃们回来也方便。”看着这些变化,他打心眼里高兴。
环境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四皓村也加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行列。每逢节假日,总有游客慕名前来,往日无人问津的“落寞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民宿、农家乐等红红火火。“村里来的人多了,大家的眼界也宽了,往后的发展一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代武银信心满满。
吃罢午饭,代武银拉着老伴去村里的广场娱乐休闲。正下着棋,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娃们说周末要回来,我这几天得把家里收拾收拾。”挂断电话,代武银笑得嘴都合不拢。
3
奔头
“前阵子刚除了草,这几天也没啥活,你们按时把水浇好,不忙的时候,多进地里转转。”12月18日,惠彭站在蓝莓基地的田埂边,耐心地向工人交代着近期的管护事项。
36岁的惠彭是四皓村一组村民,自2007年从部队回来后,便一直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直到几年前一次回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以前记忆里总觉得村里环境差,也没啥产业,但这次回家,村上的变化让我改变了想法。村容村貌大变样,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子旺了,机遇也就来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惠彭决定回乡创业。
说起创业,到底要干点啥?那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惠彭。后来,经过朋友指导和实地考察,他打定主意在村里种植蓝莓,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协调租地、帮助通水通电、硬化道路……在村上的帮助下,去年5月,惠彭栽下了第一批苗子,之后又将规模扩大到40亩。
为了种好蓝莓,惠彭整天到处“取经”,引进智能化喷灌设备,还在村上找了两个年轻人来管护。“基地采用智能化设备管理,年轻人上手快,而且也可以带动他们增收,这也算互利共赢。”惠彭说。
对于蓝莓产业的发展规划,惠彭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我这蓝莓品种好,在咱当地也很少见,只要我精心管护,就一定能成。还能借着乡村旅游这个契机,跟村上合作搞采摘,后面再带动其他村民一起种,把蓝莓产业真正发展为村上的致富产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这40亩蓝莓是惠彭回乡创业的首次尝试,承载着他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希望。只要有机会,他就到处学习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一有时间就扎进地里观察苗子长势,优化管护方法。他始终觉得,只要肯努力,一定就能有回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对于‘三农’工作有很多重要论述,这意味着以后将有很多利好政策向农村倾斜,我一定得抓好这个机遇。”惠彭坚信,只要扎根这片土地,踏实苦干,一定能有大作为。
在四皓村的认养田园中,骆小爱(左一)带领前来游玩的孩子们体验小葱种植。
代武银正在美化村上的水车。
惠彭正在蓝莓基地为大门的木桩上漆。
本报记者 杨杰 文/图
我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创建美丽休闲乡村34个,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59.3万座,普及率达74.08%,同时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超过90%,全省3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秦岭脚下,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安静坐落,依着环山公路蜿蜒而布,四顾皆青山,入目皆成画。
走进四皓村,顿觉耳目一新:村民休闲广场、最美垃圾台、商山四皓观景台、贤铭村史馆、家风家训长廊等一应俱全。这个760户2223人的小村庄将人居环境整治搞得有声有色,村子有“颜”又有“料”。从清洁乡村到美丽乡村,再到花园乡村,四皓村的变化一直都在悄然发生。
1
实干
“人都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我们四皓村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这么好的自然风光,我就不信变不了。”当年誓要让村子改头换面的决心,四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骆小爱至今仍记忆犹新。
1989年,骆小爱刚嫁进四皓村时,脏乱差、偏穷困是她对这个村子的第一印象。“当时环境不好,人也穷,大家都觉得日子没啥奔头。”可骆小爱不想认输,她努力种庄稼,后来开起了饭店,干得好了还叫上村里人前去务工。
“光自己好不行,还要想办法带动村里人共同发展。”那些年,四皓村的困境总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骆小爱的心里,她总盘算着要为村里做点啥。
2018年7月,四皓村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骆小爱下定决心:天不能变,地必须得换!对照着这九个字,四皓村的“蜕变”拉开了序幕。
村子要发展,“面子”“里子”都要有,骆小爱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人居环境整治上。挪沙堆、搬柴堆、清粪堆、治污水……一桩桩、一件件,她都亲力亲为。缺资金、少人手,她就带着村干部一起干。村民不理解,她就上门做工作,路没少跑,埋怨没少落,终于才一家家说通。
忙完清理整治,骆小爱开始着手打造村级特色景观。村两委经过研讨,确定了“因地制宜、就地打造”的新思路,还下硬茬把村上原来臭气熏天的奶牛场和垃圾堆改造成了四皓民宿花园,为村民娱乐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随后,秦岭宣传保护点、村史馆、水系乡愁观景墙、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长廊、悬空茶壶喷泉等一批特色景观相继建成,四皓村的“颜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村委会还积极采纳群众意见,推动花园、菜园、家园“小三园”建设,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鼓励村民共治共建,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的四皓村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高。闲暇时,骆小爱总爱在村里转悠,望着眼前的景象,她觉得,这些年大家总算没白忙。
2
求变
冬季寒冷,但代武银依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12月20日一大早,他就在房前屋后忙活起来。扫完院子就进了门前的菜园,拔几把青菜和葱,淘洗好放在案板上,他便出门锻炼了。
沿着门前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代武银朝着村史馆的方向边走边活动筋骨。在四皓村的众多景观中,他最中意的就是村史馆。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代武银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以前虽说日子苦,但大家也没闲着,都在铆足了劲奔好生活,现在日子好了,咱也不能忘了本。”对代武银来说,那是一段记忆,更是一份乡情。
为了让四皓村人牢记来时路,2019年11月,村上开始修建村史馆。没有专业人员做规划,就发动村民建言献策,馆内需要物件陈设,大家自愿捐献。旧风扇、老电视、旧箩筐……短短几天后,100余件老物件整齐陈列在村史馆内,上面还清楚地标记着捐赠者的名字和时间。
代武银站在村史馆内,望着这些老物件出神,思绪被拉回从前。土路土墙土房,村民们土里刨食,根本顾不上环境好坏。后来大家打工、种菜、做生意,日子好过一些,但村上的环境依旧不见起色。
直到四皓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家家户户清“三堆”、改厕所、建“三园”,村子环境日新月异。代武银也把自家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换家具、粉刷墙、旱厕变水厕……“环境好了,人住着也舒服,娃们回来也方便。”看着这些变化,他打心眼里高兴。
环境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四皓村也加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行列。每逢节假日,总有游客慕名前来,往日无人问津的“落寞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民宿、农家乐等红红火火。“村里来的人多了,大家的眼界也宽了,往后的发展一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代武银信心满满。
吃罢午饭,代武银拉着老伴去村里的广场娱乐休闲。正下着棋,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娃们说周末要回来,我这几天得把家里收拾收拾。”挂断电话,代武银笑得嘴都合不拢。
3
奔头
“前阵子刚除了草,这几天也没啥活,你们按时把水浇好,不忙的时候,多进地里转转。”12月18日,惠彭站在蓝莓基地的田埂边,耐心地向工人交代着近期的管护事项。
36岁的惠彭是四皓村一组村民,自2007年从部队回来后,便一直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直到几年前一次回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以前记忆里总觉得村里环境差,也没啥产业,但这次回家,村上的变化让我改变了想法。村容村貌大变样,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子旺了,机遇也就来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惠彭决定回乡创业。
说起创业,到底要干点啥?那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惠彭。后来,经过朋友指导和实地考察,他打定主意在村里种植蓝莓,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协调租地、帮助通水通电、硬化道路……在村上的帮助下,去年5月,惠彭栽下了第一批苗子,之后又将规模扩大到40亩。
为了种好蓝莓,惠彭整天到处“取经”,引进智能化喷灌设备,还在村上找了两个年轻人来管护。“基地采用智能化设备管理,年轻人上手快,而且也可以带动他们增收,这也算互利共赢。”惠彭说。
对于蓝莓产业的发展规划,惠彭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我这蓝莓品种好,在咱当地也很少见,只要我精心管护,就一定能成。还能借着乡村旅游这个契机,跟村上合作搞采摘,后面再带动其他村民一起种,把蓝莓产业真正发展为村上的致富产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这40亩蓝莓是惠彭回乡创业的首次尝试,承载着他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希望。只要有机会,他就到处学习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一有时间就扎进地里观察苗子长势,优化管护方法。他始终觉得,只要肯努力,一定就能有回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对于‘三农’工作有很多重要论述,这意味着以后将有很多利好政策向农村倾斜,我一定得抓好这个机遇。”惠彭坚信,只要扎根这片土地,踏实苦干,一定能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