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育花、养猪、种菜、种草……
石榴园里的古法新作
    从高处俯瞰,临潼石榴园郁郁葱葱,入目皆是绿色。(资料图)

    段少林打造的生态产业园年年丰产丰收。(资料图)

    临潼石榴成了果农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敏 赖雅芬
  向日葵又称朝阳花,每到仲夏时节,朝阳花开似海,美不胜收。当朝阳花遇到浓艳似火的石榴红又是怎样一番动人景象?在西安市临潼区的乡野田间,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枝繁叶茂的石榴树行间,一株株向日葵向阳怒放。微风吹过,花盘摇曳,不仅唤醒了临潼人儿时的记忆,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种源保护、文化传承的匠心独守,产业扩面、融合发展的加快推进,使石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产业富民、做大 蛋糕 的“三 级跳”。近年来,临潼区大力推广石榴与花卉、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模式,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构建产业提质增效新格局,描绘出一条从卖产品向“卖风景”跃变的美丽路径。
  传统间作 彰显古法农耕魅力
  11月16日,在临潼区马额街道南庙村,刚刚收获了一轮石榴的果农们又开始忙碌了。石榴树下套种的红薯、萝卜迎来采收季,加上翻耕、施肥、修枝等冬管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我们村今年石榴大多套种的是红薯、萝卜,家家户户亩均增收在2000元左右。沟下的石榴品质更好,今年还获得了临潼区石榴金奖。”站在村外的田埂上,南庙村党支部书记刘伟峰指着沟下的石榴园说,“去年,我们在石榴树行间套种了向日葵、油菜,一到花季,红黄绿交织在一起,景色特别美,不光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大伙也增加了一项收入。”
  在南庙村,种植石榴的传统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亩,在石榴树下间作套种的传统耕作模式也随之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对老一辈人来说,在石榴园里套种一些粮食作物,多一料收成就多了一条活路。现在,大家的日子红火了,之所以坚持套种,除了能增产,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平衡调节果园小气候。”自小吃着石榴长大,刘伟峰对这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产业有着很深的感情,在种植管理上更是颇有心得,“石榴树型高大,行间距宽,可以套种很多低秆作物。通过高低互补搭配,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和透光性,从而培育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种群。”
  “临潼石榴延续至今,积累了很多农耕文明。比如果农采取老树芽变进行育种,通过作物套种实现生态种植。这些传统耕作模式不仅充满智慧,也很实用。”在临潼石榴“土专家”刘永忠看来,传统耕作是石榴产业发展的“根”。
  生态种植 提升产业系统功能
  一直以来,临潼石榴主栽品种都是“净皮甜”。得益于悠久栽培历史和古法新艺的叠加优势,目前临潼石榴种植已有8万亩,先后培育出100多个新品种。随着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链”式发力特色明显,临潼瞄准了绿色生态果业聚集发力。
  眼下,正是石榴园冬管关键期。在临潼区零口街道三府村石榴红生态科技产业园里,一行行石榴树中间,工作人员正开着拖拉机,一边向前行驶,一边发动机器向两侧打出扇形雾气。
  “这是我们研制的水果酵素,真正的绿色产品。”园区负责人王勋昌告诉记者,“我们把残次水果打成酵素,喷进土壤里能有效改善土质肥力、提升微量元素,喷在树枝上、果面上能防病虫害,提升果品色泽和外形美观度。”
  王勋昌是个有想法的人。几年前,看到石榴产业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在外打工的他回到了村里,流转500多亩土地,一步步建成石榴红生态科技产业园,从育种、栽培到日常管理,采用物理、人工手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种出了优质果子。
  “利用水果酵素防止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化肥过量投入,同时也提高了商品果挂果率。既降低成本,还能改善果园生态。”说起这个好法子,王勋昌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些年,我们坚持生态种植,果园植被越来越茂盛,加上新品种、新技术,产量、质量都有保证。”
  好生态带来好效益。这几年,“石榴红”名气渐响,产业效益也随之水涨船高。“坚持绿色生态种植,产出的果子才营养健康。现在人们健康消费意识越来越强,生态有机果品需求旺盛,前景非常好。”王勋昌说,生态种植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因地制宜,不断实践,绿色发展的路子就能越走越宽。
  临潼是“中国石榴之乡”,石榴产业种植规模稳定在8万亩左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尤其是近年来,临潼区按照“一盘棋”布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倾力打造绿色果园,精耕生态品质,使石榴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利器”。
  立体循环 打造城乡共富场景
  迎着初冬的寒风,漫步在临潼的乡野,一个个生态果园满目苍翠,滋润着沃野田畴。
  一走进临潼区马额街道马额村茂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园区让人眼前一亮。枝繁叶茂的石榴树和树下茂盛的林草焕发着蓬勃生机。
  沿着园区小道往里走,一阵阵猪叫声传来。合作社负责人段少林向记者介绍,他在园区除了种石榴,还养了3000多头生猪,是集生态禽畜养殖、有机石榴果品种植、生态观光及农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
  “在石榴行间种草,是为了给树保墒蓄水,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生态,同时为养殖提供新鲜饲草;养殖生猪又能产生有机肥,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让石榴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说起自家果园优势,段少林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段少林没少下功夫。不用农药化肥,持续种花种草,增加养殖种类……几年下来,园区景致越来越美,30年以上树龄的石榴树就有千余棵,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个生态、立体、循环的产业新格局逐渐形成。
  “种养结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也能实现产业互补。这几年,不光石榴品质有了明显提升,生猪销量也逐年增长。而且,园区环境好了,一年四季都有观光的旅客,既增加了人气,又能带动周边群众销售农产品。”尝到生态循环模式带来的甜头,段少林越干越有劲。
  古株东迁育一方产业、富一方水土,持续强化种源保护、技术革新、绿色发展则是对这份馈赠的最好回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谋划产业布局。”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说,临潼正着墨于“生态+”的笔法,不遗余力勾勒产业富民新业态、新场景。在传承古法、催生新艺的基础上,把“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每一个层面,让石榴在“自由呼吸”中高品质生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