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好处理基层事务的“三板斧”
■ 赖雅芬
农村基层治理是最小的治理范畴,却因处理细微而又具体的事务而蕴藏着大学问,时刻考验着村干部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随着时代进步,农民权益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层工作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也提升了,处事方式也随之改变了。不徇私、讲公平、谋发展成了基层干部处理事务的“三板斧”。
基层问题形式多样、性质复杂,稍微处理不当可能就落一身埋怨。作为基层干部,每天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在处理正常事务的同时,更应用心、用理、用情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的“贴心人”。但现实中,有的干部往往会觉得自己手上没权力、手里没政策、兜里没资金,导致在与群众打交道时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殊不知,基层工作不是仅靠权力和政策就能干好的。很多时候,还要讲道理、动感情、不徇私、讲公平。使出看家本领,方能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难事、烦心事。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在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手中的“三板斧”开辟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具体来说,在开展工作时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三板斧”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行动、每一件老百姓的具体实事中,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耐心细致地听民意、解民情,让群众敢说、愿说、想说、多说,真正了解、关心他们的痛点、难点、需求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服务。
做好群众工作,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必备“本领”。功夫下到了,工作自然也就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在当下,要用“三板斧”,“劈”出基层工作的新局面,光讲道理显然不够。“用情”在情感上与群众紧密联系,“用心”在心灵上与群众相依相伴,“用力”在行动上与群众携手共进。一切从群众需要出发,以真诚服务换取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唯有如此,才能让“三板斧”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成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
农村基层治理是最小的治理范畴,却因处理细微而又具体的事务而蕴藏着大学问,时刻考验着村干部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随着时代进步,农民权益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层工作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也提升了,处事方式也随之改变了。不徇私、讲公平、谋发展成了基层干部处理事务的“三板斧”。
基层问题形式多样、性质复杂,稍微处理不当可能就落一身埋怨。作为基层干部,每天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在处理正常事务的同时,更应用心、用理、用情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的“贴心人”。但现实中,有的干部往往会觉得自己手上没权力、手里没政策、兜里没资金,导致在与群众打交道时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殊不知,基层工作不是仅靠权力和政策就能干好的。很多时候,还要讲道理、动感情、不徇私、讲公平。使出看家本领,方能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难事、烦心事。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在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手中的“三板斧”开辟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具体来说,在开展工作时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三板斧”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行动、每一件老百姓的具体实事中,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耐心细致地听民意、解民情,让群众敢说、愿说、想说、多说,真正了解、关心他们的痛点、难点、需求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服务。
做好群众工作,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必备“本领”。功夫下到了,工作自然也就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在当下,要用“三板斧”,“劈”出基层工作的新局面,光讲道理显然不够。“用情”在情感上与群众紧密联系,“用心”在心灵上与群众相依相伴,“用力”在行动上与群众携手共进。一切从群众需要出发,以真诚服务换取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唯有如此,才能让“三板斧”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成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