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别把“特精融”做成“大杂烩”
■ 黄敏
近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布。这些村镇之所以榜上有名,不仅因为打造出了“小而精、特而美”的主导产业,更是因为解锁了“特精融”乡村产业发展的密码。
产业兴是吸引各方资源下乡进村的关键,同时人气旺又能刺激“流量经济”,为融合发展蓄量赋能。近年来,各地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富有内涵的人居环境、生态人文,到各具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无不擦亮着共富底色。然而,有的乡村“特味”十足,“标志”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有的乡村则乏善可陈,发展缓慢。
如果把乡村建设比作做菜,就很容易找到其发展慢的症结所在。比如,一个饭馆要吸引人、留住客,不仅要环境优雅,还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招牌菜。这些菜不需要多昂贵的食材,但一定要有独树一帜的味道。如果人云亦云,或拾人牙慧,样样都想抓在手里,“白菜萝卜”一锅烩,各方面都想做成“招牌”,最后可能就都成不了“招牌”,更谈不上精品。这个道理,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同样适用。
随着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探索兴业富民新路径提速推进,以“特”做强做优产业,以“精”打造美丽乡村,以“融”走好城乡共富之路,已经成为需要大书特书的重要文章。而要写好这篇文章,就不能千村一面,必须聚焦主业,科学规划,用绣花功夫,把自身的特色做细做精,如此才能“绣”出城乡共富的好路子。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抓这个,明天做那个,产业看似遍地开花,实难有真真正正的成效。
其实,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产业等资源优势。突出“特”字,就是要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并聚集发力将其放大到极致。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本土的特色产业,还要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延长产业链等措施提升产业“含金量”。更重要的是,要摒弃从众心理,避免同质化竞争,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特有的“招牌”,抢占市场一席之地。
而要体现“精”,精品意识、精美追求必不可少。就乡村发展而言,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精品化的美丽乡村是必由之路。只有把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融入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当中,通过精雕细琢、内涵式发展来增强乡村美誉度和产业竞争力,才能培育出更具优势的产业品牌。
在此基础上,融合发展也就成了“重头戏”。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推动产业与文化、旅游、服务、加工等方面紧密融合,不断丰富业态基础,让彼此连成线、聚成面。同时,要着眼长远,把视野放大,以良好的环境和开放的姿态吸纳优势资源下沉,为扩大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引来更多的“活水”。
当然,乡村要振兴,仅仅做好“特色招牌菜”还远远不够,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在避免“大杂烩”式发展的同时,精心打造“主菜”,创新做优“配菜”,保持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扎扎实实围绕“特精融”深耕细作,以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让老百姓从美丽乡村建设中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近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布。这些村镇之所以榜上有名,不仅因为打造出了“小而精、特而美”的主导产业,更是因为解锁了“特精融”乡村产业发展的密码。
产业兴是吸引各方资源下乡进村的关键,同时人气旺又能刺激“流量经济”,为融合发展蓄量赋能。近年来,各地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富有内涵的人居环境、生态人文,到各具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无不擦亮着共富底色。然而,有的乡村“特味”十足,“标志”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有的乡村则乏善可陈,发展缓慢。
如果把乡村建设比作做菜,就很容易找到其发展慢的症结所在。比如,一个饭馆要吸引人、留住客,不仅要环境优雅,还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招牌菜。这些菜不需要多昂贵的食材,但一定要有独树一帜的味道。如果人云亦云,或拾人牙慧,样样都想抓在手里,“白菜萝卜”一锅烩,各方面都想做成“招牌”,最后可能就都成不了“招牌”,更谈不上精品。这个道理,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同样适用。
随着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探索兴业富民新路径提速推进,以“特”做强做优产业,以“精”打造美丽乡村,以“融”走好城乡共富之路,已经成为需要大书特书的重要文章。而要写好这篇文章,就不能千村一面,必须聚焦主业,科学规划,用绣花功夫,把自身的特色做细做精,如此才能“绣”出城乡共富的好路子。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抓这个,明天做那个,产业看似遍地开花,实难有真真正正的成效。
其实,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产业等资源优势。突出“特”字,就是要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并聚集发力将其放大到极致。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本土的特色产业,还要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延长产业链等措施提升产业“含金量”。更重要的是,要摒弃从众心理,避免同质化竞争,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特有的“招牌”,抢占市场一席之地。
而要体现“精”,精品意识、精美追求必不可少。就乡村发展而言,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精品化的美丽乡村是必由之路。只有把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融入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当中,通过精雕细琢、内涵式发展来增强乡村美誉度和产业竞争力,才能培育出更具优势的产业品牌。
在此基础上,融合发展也就成了“重头戏”。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推动产业与文化、旅游、服务、加工等方面紧密融合,不断丰富业态基础,让彼此连成线、聚成面。同时,要着眼长远,把视野放大,以良好的环境和开放的姿态吸纳优势资源下沉,为扩大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引来更多的“活水”。
当然,乡村要振兴,仅仅做好“特色招牌菜”还远远不够,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在避免“大杂烩”式发展的同时,精心打造“主菜”,创新做优“配菜”,保持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扎扎实实围绕“特精融”深耕细作,以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让老百姓从美丽乡村建设中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