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一线见闻
漫山茱萸映红群众笑脸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淡永鸿 黄庆锋
  初冬时节,秦岭深处的丹凤流岭山脉层林尽染,数十万株山茱萸进入最佳采摘期,色泽红艳、个头饱满,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红玛瑙”。当地村民正在忙着采摘晾晒,到处一片繁忙景象。
  11月10日,丹凤县寺坪镇寺坪村村民徐理军,一边摘着山茱萸一边高兴地说:“我家房前屋后栽的都是山茱萸树、核桃树,今年雨水适当,产量也高,市场收购价跟往年相比几乎能翻一倍,群众采收的积极性很高。我跟妻子两个人采摘,一天能摘100多斤果子,烘干就是20多斤,一天下来能挣400多元,今年最少收入2万元。”
  寺坪镇栽种山茱萸4万余亩,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山茱萸之乡”。寺坪村有660户2445人,是山茱萸的适生地和主产区。全村年人均山茱萸产量达100公斤以上。山茱萸也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山茱萸市场销路不畅,加上管理不到位、质量下降等问题,从以前的每公斤200多元下降到近几年的每公斤20多元。“今年由于雨量适当、管护得当,产量质量比去年都好得多,今年的价格也是近年来最高的。山茱萸等中药材市场都有周期性的,价格一时高一时低很正常。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群众一定要冷静对待,做好科学管理,提高质量,才能有稳定收入。”丹凤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解勃说。
  为了让群众依山靠山,也让山茱萸焕发昔日风采,多年来,寺坪镇把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压舱石,按照“政府主导、药农主体、业务指导、物资劳务补贴、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壮大山茱萸基地建设。该镇与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山茱萸种植科管协议,建设寺坪村白桑园、龙嘴青岩两个2000亩山茱萸示范基地;多次与市、县科协及林业等部门联系,邀请农林专家,现场讲解山茱萸的科学管理及采摘、烘干、保存等知识,全面推进山茱萸产业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
  另外,镇上还对4万多亩山茱萸通过无人机药物飞防、人工施肥进行科学管理。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式培训,使全镇山茱萸低产园的树势由弱转旺,无病虫害发生,结果能力增强,亩均增加效益300元,有力促进了山茱萸丰产增收。2022年,全镇群众依靠山茱萸收入6500万元。
  目前,丹凤县山茱萸栽植面积达12万亩,年鲜果产量约1.5万吨,加工山茱萸果肉2000多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