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读书的境界

  杨建

  有人曾经将读书总结为吞、啃、品三种境界——泛读为吞,精读为啃,细嚼为品,亦谓之“吞文字、啃深意、品韵致”。倘若一个人读书能从吞文字上升到品韵致的境界,算得上是高人了。不过,我觉得读书读到最高境界还应该包括读空白——读懂书中之空白,妙解书中空白处。
  一本书,只要有文字的地方,阅读者只要下功夫,总有可能读得通,读得明白。但书中的空白处,就是文字没有到的地方,就是那种“尽在不言中”之处,就不一定读得懂看得明了。所谓书中空白,它本身是有内容的,只是作者为表达上的需要,有意不着墨而留下的空白,这种内容有它一定的规律性。“留下的”空白是对“写出的”文字而言的。它是阅读者进行合理想象的基础和载体,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手法,所谓意到而笔不到,为神气所吞矣。
  要读懂书中的空白处,除了心中要有全“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具备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读有字之书,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叙述去理解、思考,这是有章可循的;读无字之空白,需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去体验、思索,并且在相融中进行创造,但也不能信马由缰,必须“进”得书来“出”得书去。因此,读空白,就是要抛开“写”的一面,着重“不写”的一面,言在此而意在彼,形在此而实在彼,虚其行而存其实。
  读书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仅能从文字中得到浸润、滋养,还有作者营造起来、文字之外的意境或许更能妥帖安放人们的心灵。因此说,书的空白处也许就是书的出彩处。一部好书,就是用着墨和空白构筑起来的。读书如赏画,书不能说得太明了,不然就淡而无味,画不能堆墨太乱,不然就成为一块调色板。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简约,整幅画只见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没有一丝水,然而我们却能感到烟波浩渺、河水澹澹的气象,这画的“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欣赏音乐时,当整个乐章戛然而止时,此时无声胜有声。书的空白恰似国画的“留白”和音乐的“无声”,只不过在读空白时,须有艺术创造性,方能进入无字胜有字的境界。
  读空白,就是要善于领会艺术家刻意表现“不透彻”的那个部分,通过我们的创造性阅读,将空白处填上。
  书留有空白,才能激起我们探求的欲望。试着去读书的空白,读懂空白,会让我们的创造力得到拓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