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乡村有“颜值” 生活更美好
俯瞰白云村,一幅乡村美景图。
乡村道路施工现场。
梅湾村整齐的民居。
白云村民宿。
游客在民宿里散步。
太白县整洁的乡村道路。
贾建军
“经过长期人居环境整治后,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幸福感。”9月20日,家住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的李庆红说起自己对人居环境改善之后的感受,满脸都是笑意。
近年来,太白县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总体目标,聚焦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建设,狠抓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挖乡村文化底蕴,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太白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
“一盘棋”规划,绘就美丽蓝图
面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的现状,太白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征集意见,积极落实定机构、定任务、定目标、定保障、定帮扶的“五定”措施,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太白县系统地提出了“先点后面、示范带动、点面结合、一体推进”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思路,编制完成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7个镇4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及《太白县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太白县主干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方案》《太白县景区景点环境整治方案》《太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实施方案》。
太白县坚持“五个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整治推进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农旅融合到位、群众发动到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向深入发展,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幅画”治理,推进全域共建
位于太白县西大门的靖口镇,目前按照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标准,依托深厚的古关文化底蕴,倾力打造“古关靖口”。
该镇对关上街村老街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照青瓦、白墙、灰墙裙、门头匾木质化的风貌进行改造,投资318万元的文旅产业提升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古关驿站、靖口宾馆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和功能配置不断提升。
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靖口镇还带动旅游产业兴旺,优美的景色让游客流连忘返。在靖口镇梅湾村经营民宿的王清艾说:“现在环境好了,来这旅游的人多了,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客人来了以后,吃住都在家里,门前屋后新鲜的蔬菜现摘现做,让游客有回到家的感觉。”
太白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基础,打造景观景点,以村容村貌“颜值”提升促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定期开展现场观摩会,让大家在学、比、看中解放思想、启迪思维、提升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太白县坚持点、线、面综合施策,同步推进环境整治、风貌提升、文化塑造、精细管理。各镇在不断提升原有点位同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雕细刻,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亮点村、示范点。各镇村、各职能部门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废旧转化利用,花最小代价,获最大效益,让乡村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美丽幸福和谐家园。在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融入产业、植入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不断壮大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太白县咀头镇梅湾村、白云村利用旧砖旧瓦装扮墙面花坛,做活“水”文章,引进企业发展民宿;王家堎镇以褒斜古栈道为依托发掘三国文化,以精品点位为突破,持续推进民居改造、厕所改造等重点工作,三国古驿栈特色突出;黄柏塬镇依托郎坝稻田项目,快速推进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延伸景区观光线路。
目前,根据太白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各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在着力打造特色点位的同时全面发动群众,全面掀起环境整治工作热潮,将整治重点由镇向村、到户延伸,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和分类回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绿化美化、农村危旧房屋拆除等工作。
“一张网”布局,狠抓三产融合
在改善环境面貌的同时,太白县紧紧抓住“产业兴旺”不放松,整合项目资金,持续投入前景好、效益高的5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扶持发展产业项目37个,加快“高山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千亩出口蔬菜基地”和“农业旅游观光体验电子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发展冰葡萄产业种植规模5000亩以上,配套建设冰葡萄酒庄、冰酒工厂,全力打造“冰葡萄小镇”;持续壮大莓类、中蜂、食用菌、冷水鱼、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扩大中药材留床面积,构建菜莓互补、果药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该县坚持“县域全域景区化”战略实施,以旅游景区、农业园区、花卉田园为依托,全力保障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宿发展。目前已发展高品质民宿22处58座210间。七里花海、白云民俗、塘口薄雾山居、黄柏塬郎坝稻田和鳌山湑水、大地景观、太白河黄金之旅等一批乡村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项目纷纷落地,成为全县农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生力军,极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扶持村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启动实施30余个到村产业项目,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以产业振兴促进群众生活富裕富足。
“一体化”管理,重培文明乡风
太白县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农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绑定责任片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定美丽庭院“五美”标准,采取“实物奖励+联评表彰”等形式,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等各类创建评比活动,制订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生活,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县累计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19个,桃川镇杨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目前,随着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扎实推进,一个路在绿中、人在景中、院在花中、村在林中的生态田园格局正在太白县形成。
走进秦岭夏都“雪域太白”,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通过持续深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太白县的广袤乡村已实现华丽蝶变。让城里人向往,让乡村人依恋,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G
(本版图片由太白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乡村道路施工现场。
梅湾村整齐的民居。
白云村民宿。
游客在民宿里散步。
太白县整洁的乡村道路。
贾建军
“经过长期人居环境整治后,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幸福感。”9月20日,家住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的李庆红说起自己对人居环境改善之后的感受,满脸都是笑意。
近年来,太白县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总体目标,聚焦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建设,狠抓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挖乡村文化底蕴,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太白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
“一盘棋”规划,绘就美丽蓝图
面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的现状,太白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征集意见,积极落实定机构、定任务、定目标、定保障、定帮扶的“五定”措施,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太白县系统地提出了“先点后面、示范带动、点面结合、一体推进”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思路,编制完成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7个镇4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及《太白县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太白县主干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方案》《太白县景区景点环境整治方案》《太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实施方案》。
太白县坚持“五个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整治推进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农旅融合到位、群众发动到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向深入发展,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幅画”治理,推进全域共建
位于太白县西大门的靖口镇,目前按照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标准,依托深厚的古关文化底蕴,倾力打造“古关靖口”。
该镇对关上街村老街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照青瓦、白墙、灰墙裙、门头匾木质化的风貌进行改造,投资318万元的文旅产业提升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古关驿站、靖口宾馆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和功能配置不断提升。
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靖口镇还带动旅游产业兴旺,优美的景色让游客流连忘返。在靖口镇梅湾村经营民宿的王清艾说:“现在环境好了,来这旅游的人多了,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客人来了以后,吃住都在家里,门前屋后新鲜的蔬菜现摘现做,让游客有回到家的感觉。”
太白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基础,打造景观景点,以村容村貌“颜值”提升促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定期开展现场观摩会,让大家在学、比、看中解放思想、启迪思维、提升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太白县坚持点、线、面综合施策,同步推进环境整治、风貌提升、文化塑造、精细管理。各镇在不断提升原有点位同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雕细刻,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亮点村、示范点。各镇村、各职能部门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废旧转化利用,花最小代价,获最大效益,让乡村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美丽幸福和谐家园。在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融入产业、植入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不断壮大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太白县咀头镇梅湾村、白云村利用旧砖旧瓦装扮墙面花坛,做活“水”文章,引进企业发展民宿;王家堎镇以褒斜古栈道为依托发掘三国文化,以精品点位为突破,持续推进民居改造、厕所改造等重点工作,三国古驿栈特色突出;黄柏塬镇依托郎坝稻田项目,快速推进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延伸景区观光线路。
目前,根据太白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各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在着力打造特色点位的同时全面发动群众,全面掀起环境整治工作热潮,将整治重点由镇向村、到户延伸,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和分类回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绿化美化、农村危旧房屋拆除等工作。
“一张网”布局,狠抓三产融合
在改善环境面貌的同时,太白县紧紧抓住“产业兴旺”不放松,整合项目资金,持续投入前景好、效益高的5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扶持发展产业项目37个,加快“高山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千亩出口蔬菜基地”和“农业旅游观光体验电子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发展冰葡萄产业种植规模5000亩以上,配套建设冰葡萄酒庄、冰酒工厂,全力打造“冰葡萄小镇”;持续壮大莓类、中蜂、食用菌、冷水鱼、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扩大中药材留床面积,构建菜莓互补、果药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该县坚持“县域全域景区化”战略实施,以旅游景区、农业园区、花卉田园为依托,全力保障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宿发展。目前已发展高品质民宿22处58座210间。七里花海、白云民俗、塘口薄雾山居、黄柏塬郎坝稻田和鳌山湑水、大地景观、太白河黄金之旅等一批乡村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项目纷纷落地,成为全县农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生力军,极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扶持村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启动实施30余个到村产业项目,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以产业振兴促进群众生活富裕富足。
“一体化”管理,重培文明乡风
太白县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农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绑定责任片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定美丽庭院“五美”标准,采取“实物奖励+联评表彰”等形式,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等各类创建评比活动,制订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生活,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县累计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19个,桃川镇杨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目前,随着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扎实推进,一个路在绿中、人在景中、院在花中、村在林中的生态田园格局正在太白县形成。
走进秦岭夏都“雪域太白”,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通过持续深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太白县的广袤乡村已实现华丽蝶变。让城里人向往,让乡村人依恋,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G
(本版图片由太白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