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喜迎二十大
小苹果 大产业
  本报记者 杨磊
  “5树夏富士苹果卖了2000元。”中秋节前夕,延长县张家滩镇谭家河行政村果农杨生明家的果园开始有了收入,“再过五六天,秋苹果就开始脱袋,将进入一年一度的采摘收获季,今年10亩果园预计收入10万余元。”
  近年来,延安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像杨生明这些老区群众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将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
  十年来,延安苹果面积增加了85万亩,产量增加了120万吨。2021年底,全市苹果面积达到331.7万亩,产量400.5万吨。增加省级苹果基地县5个,实现了基地县全覆盖。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产业发展比较慢,2010年苹果面积仅有9.4万亩,如今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2.3万亩,增长244%。
  延安坚持科技引领、科技创新,成为全国苹果的佼佼者。该市结合黄土高原实际,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先后编印《延安苹果标准综合体》《延安苹果“十四五”主推技术》等技术标准。“豆菜轮茬增肥保墒技术”成为全国主推技术,豆菜轮茬、坑式防冻、三枝一扶等多项技术在全国、全省大力推广。十年间,延安挂果园单产提升130公斤,鲜果产值增加143亿元。
  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是延安苹果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创举。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国内外产业大势,果断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战略决策,突出现代工业设备,装备苹果产业。全市智能选果线从2016年的“0”到2021年的105条,冷气库贮能从2016年的80.1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58.8万吨,增长98.3%。3000吨以上冷气库企业达54家,陕果6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成为全国新亮点;冷链公司和冷运车实现了从无到有,配置冷运车115台、次配量2827吨,实现冷链配送“全程鲜”。
  “延安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仅四年,就跃升至中国苹果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位,成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区域公用品牌。“洛川苹果”以687.2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水果类第一。延安苹果搭乘神舟十四载人飞船第三次上“天宫”,连续两年稳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名。全市品牌直销店从2016年的158家增加到现在的359家,增长127%,覆盖全国72个城市;品牌授权企业达695家,培育企业品牌115个。洛川“美域高”苹果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多位国家元首。
  十年来,延安苹果产值由86.3亿元增加到219.1亿元,增长了153.9%,年均递增25.7%。近5年,延安苹果综合产值从149.5亿元增加387.8亿元,增长159.4%,每年围绕全产业链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1.82万个。2021年,延安市农民人均苹果产量2.53吨,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6元,其中果业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洛川县农民95%的收入来自苹果产业,人均果业收入达到15900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