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一粒种子 一碗好饭 一场求索
——来自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上的观察
    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现场。

    位于D馆的杨凌国际种业展。

    “延科368”品种权交易签约现场。

    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共创平台发布现场。

  本报记者 杨杰 文/图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技术创新已成为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9月17日上午,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上,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的发言引发现场参会者的强烈共鸣。
  一直以来,关于种业振兴的求索从未间断。时光荏苒,这场学术盛会再次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科技引领种业振兴”为主题,邀请了众多院士、专家及企业高管分享全球最新种业技术应用成果与合作机遇,同时配套杨凌国际种业展和田间展两项展览,设置战略合作签约、品种权交易签约等环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为种业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1 上下联通 构建种业创新“智库”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这场种业产学研界的科技盛会上,前沿性与实用性并重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色。
  本届论坛既有院士专家从全球种业技术发展趋势、政策走向及战略研判高度作出的前沿技术探讨,又有先进的种业技术及品种展览,上下联通的思路令参会者收获满满。
  如何为中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论坛现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发表了看法。
  邓兴旺认为,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高产出往往换来低收益、适用于现代农业的自主高品质品种缺乏、农业生产技术与发展不匹配……这一系列痛点与难点制约着农业发展,只有解决种子问题和农业关键技术的整合,才能真正以科技创新推动种业发展振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侯水生指出,近年来,我国肉蛋奶消费量持续上升,饲料粮的需求随之增大。因此,改善畜禽饲料转化率(即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不仅是提高畜禽品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生物育种、农作物转基因研究、新时代下的种业科技……一场场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学术报告赢得阵阵掌声,更为当前科技创新、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除了现场报告外,陕西荣华、杨凌千普、陕西金棚等单品冠军型企业同步展出的一系列先进科研成果也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学习,我们希望能从论坛上汲取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在番茄制种上实现新突破。”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展出的“西农511”“陕单650”“良玉99”“秦优1618”等一大批“明星”品种也引起参会者的广泛关注,使其为种业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振奋不已的同时,更对未来种业振兴信心倍增。
  学术研讨与成果展示的有机结合,让科技创新有方向、让成果推广有平台。这场农科盛会上的思想盛宴为推动种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2 时空联动 搭建科创转化平台
  杨凌国际种业展、田间展、品种观摩会……翻开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的相关议程,丰富多样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本届论坛按照“室内田间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理念,构建了“学术论坛+展会+活动”的办会新思路。
  主论坛内气氛热烈,线上直播将一系列前沿思想、先进技术广泛传播。同时,位于农高会D馆的杨凌国际种业展汇集了先正达集团中国、良玉良科、陕西荣华等企业的百余个新优品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良玉良科展位前,山东聊城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张桂阁被由“良玉99”玉米穗垒成的“谷仓”吸引驻足。“展示形式很有创意,这个品种的推广成效不错,我这次来主要就是学习,以优秀经验来促进自身工作发展。”张桂阁说。
  展馆内人声鼎沸,田间展也热闹非凡。在田间展展览点之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实验基地里,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让不少种田“老把式”看直了眼。
  “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种植,实现了轻简化与机械化的有机结合。”据该基地副研究员张兴平介绍,近两年,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广受欢迎,以“陕单650”为例,该品种已在陕西境内以及黄淮区域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玉米作为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其品种选育、示范推广成效喜人。本次论坛的云上观摩环节,“陕单650”“陕单660”“良玉99”等多个玉米品种接受了“检阅”。参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观摩会为玉米良种、良机、良技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玉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上线下结合,展馆田间联动,既提升了学术交流研讨水平,也为参展商与观众搭建了交流洽谈的平台,同时直接展示了种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的实效……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的多样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参会需求,更为种业创新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3 共建共赢 凝聚种业振兴合力
  如今,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已是时代新趋势,而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的召开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本届论坛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广泛邀请国际种业企业参展参会,并为其积极搭建种业领域贸易产能合作新平台。
  论坛现场,先正达集团、大北农、隆平生物等国际国内种业头部企业的专家、高管相继发言,以国际化视角聚焦种业创新,以多维度思考种业创新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言献策。
  先正达集团中国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谢旗表示,助力国家种业繁荣,推动种业振兴已成为时代使命,种业企业应以更开放的姿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共建共赢。
  作为中国领先的农业科技化全球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在种业开放合作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本届农高会期间,该企业正式发布种业共创平台,并揭牌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其将集聚资源优势和先进育种技术,与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植户进行广泛合作,共同实现种业振兴目标。
  种业振兴离不开多方协同。本次论坛上,杨凌示范区与大北农、正大集团达成种业战略合作,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伟隆323”“西农599”“延科368”三个新优品种也完成了品种权交易。搭平台、促合作,这场农科新城的创新盛会为科技发展、种业振兴创造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杨凌始终向“芯”而行,以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持续强化源头创新、壮大种业企业、强化种业交流合作,在本届农高会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拥有各类省部级以上种业技术研发平台66个,从事生物育种研究工作的科教人员超过1000名;累计完成农作物品种权交易314项,交易金额2.4亿元,种子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杨凌在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过去,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众多种业行业的院士、专家、企业高管出席论坛,国际、国内种业十强企业均参展参会。该论坛现已成为杨凌聚焦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的国际种业交流平台,为我国种业振兴添势赋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