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山村土地“钱景”好
杨家岭村农业产业观光园桑葚园区。(资料图)
游客前来采摘桑葚。(资料图)
杨家岭村的桑葚酒即将上市。(资料图)
在杨家岭村黄河观景台,黄河禹门口风景一览无余。(资料图)
吴永刚 许晓明
现代桑树观光园里采摘新鲜桑葚、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活劳动,打卡山村生活……人们在绿水青山中亲近自然、体悟劳动,田园乡村旅游为韩城市山区乡镇桑树坪镇杨家岭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活力。近年来,桑树坪镇杨家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向山区土地要“钱景”,着力强产业、兴旅游、促发展,提高乡村振兴发展质效。
特色桑园出效益
进入九月,地处韩城北部山区的杨家岭村村民又忙活起来了,今年新制的桑葚酒,经过两个多月发酵、高温杀菌等各道工艺的酝酿,即将装瓶走向市场。
“今年风调雨顺,村里的200亩桑葚喜获丰收,我们利用桑树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采摘鲜果1.5万余斤,制作桑叶茶2000余袋,酿造桑葚酒8000余斤,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杨家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冀刚根说。
桑葚园仅是杨家岭村千亩集体土地的一部分,也是杨家岭人“做好土地文章”的精彩开篇。
杨家岭村有4个村民小组300户1040人,耕地面积1750亩,林地面积9900亩,人均耕地面积1.67亩,主导产业为花椒,村集体经济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该村有千亩产业示范园区,包括300亩花椒示范园、200亩桑树观光园、500亩粮油示范园和大型土鸡养殖场。
杨家岭村是韩城典型的压煤村庄,20世纪80年代村民依靠煤矿资源发家致富,全村最多时有大小煤窑130多处。然而,煤矿的多年无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村民房屋、窑洞出现沉陷裂缝,甚至倒塌,田地也无法耕种。
从1985年开始到2005年的20多年间,杨家岭村经历2次艰难的整村搬迁,村子也因煤兴变为因煤败。面对村集体经济大幅下滑、土地大片荒芜的境况,2017年,杨家岭村党支部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要效益,实施整治废旧矿山、复垦旧庄基地等规划,做好村里的“土地文章”。
土地复垦助增收
为群众着想的村领导班子、想干成事的驻村干部、争相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村民,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人心齐、泰山移”,2015年至2017年,杨家岭村党支部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抢抓宅基地增减挂钩的利好政策,对老村四个组的旧庄基进行复垦,整理土地300余亩,每户以宅基地入股,建成花椒示范园,栽植优质大红袍花椒,配套节水灌溉管道,修建集雨水池3处,硬化道路1公里,完善花椒示范园基础设施。废弃宅基地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民增收,创建了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2019年至今,杨家岭村先后实施“坡改梯”土地项目、废旧遗留矿山整治项目,整理土地500亩,在“老虎嘴”栽植桑树200亩,栽植桃树、杏树、梨树各10亩。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农业培训室和鸡舍两座,引进营养丰富的绿壳土鸡、柴鸡、笨鸡等。目前存栏土鸡1万只,平均日产蛋1500余枚。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杨家岭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准备大干一场。如何紧跟国家政策走,藏粮于民、藏技于民,利用好土地资源,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让村集体的耕种成果与村民共享,提高大家的幸福感成为杨家岭村最重要的议题。
今年4月,杨家岭村在“老虎嘴”实施百亩粮油示范园项目,种植大豆300亩,计划秋收后,全部倒茬播种小麦。千亩集体土地上,200亩桑树观光园、300亩花椒示范区、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桃树、杏树、柿子,因地制宜,栽植轮作。“当村民们领到集体土地上产出的菜籽油、玉米、新鲜瓜果的时候,田园收获的幸福感超过了经济收益。”杨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换民说。
区位优势文旅新
站在杨家岭村最高点的黄河观景台,黄河禹门口风景一览无余。黄河禹门口文化特色明显,这里有石头城自然景区、黄河韩宜线“茶马古道”遗迹,还有黄河水文监测点。杨家岭村党支部依托资源优势,规划“老虎嘴—石头城—东庄古寨—绸子山—龙门古渡”一日游线路,打造以“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为底蕴的生态旅游产业,将形成春采摘、夏避暑、秋登高、冬品酒,四季不重样的特色乡村旅游。
杨家岭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国说:“我们村的经验有三个,一是有一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班子和党员队伍。二是盘活村旧宅基地、荒山荒坡等闲置资产,加强干部争跑项目力度,策划包装项目,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创建种养产业结合园区,延伸产品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积极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制定采煤沉陷区村庄乡村振兴发展整体规划,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对干部、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培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
山村土地“钱景”好,如今更待游客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压煤村庄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杨家岭村美丽、富裕、和谐的乡村振兴路也将越走越宽广。G
游客前来采摘桑葚。(资料图)
杨家岭村的桑葚酒即将上市。(资料图)
在杨家岭村黄河观景台,黄河禹门口风景一览无余。(资料图)
吴永刚 许晓明
现代桑树观光园里采摘新鲜桑葚、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活劳动,打卡山村生活……人们在绿水青山中亲近自然、体悟劳动,田园乡村旅游为韩城市山区乡镇桑树坪镇杨家岭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活力。近年来,桑树坪镇杨家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向山区土地要“钱景”,着力强产业、兴旅游、促发展,提高乡村振兴发展质效。
特色桑园出效益
进入九月,地处韩城北部山区的杨家岭村村民又忙活起来了,今年新制的桑葚酒,经过两个多月发酵、高温杀菌等各道工艺的酝酿,即将装瓶走向市场。
“今年风调雨顺,村里的200亩桑葚喜获丰收,我们利用桑树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采摘鲜果1.5万余斤,制作桑叶茶2000余袋,酿造桑葚酒8000余斤,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杨家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冀刚根说。
桑葚园仅是杨家岭村千亩集体土地的一部分,也是杨家岭人“做好土地文章”的精彩开篇。
杨家岭村有4个村民小组300户1040人,耕地面积1750亩,林地面积9900亩,人均耕地面积1.67亩,主导产业为花椒,村集体经济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该村有千亩产业示范园区,包括300亩花椒示范园、200亩桑树观光园、500亩粮油示范园和大型土鸡养殖场。
杨家岭村是韩城典型的压煤村庄,20世纪80年代村民依靠煤矿资源发家致富,全村最多时有大小煤窑130多处。然而,煤矿的多年无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村民房屋、窑洞出现沉陷裂缝,甚至倒塌,田地也无法耕种。
从1985年开始到2005年的20多年间,杨家岭村经历2次艰难的整村搬迁,村子也因煤兴变为因煤败。面对村集体经济大幅下滑、土地大片荒芜的境况,2017年,杨家岭村党支部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要效益,实施整治废旧矿山、复垦旧庄基地等规划,做好村里的“土地文章”。
土地复垦助增收
为群众着想的村领导班子、想干成事的驻村干部、争相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村民,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人心齐、泰山移”,2015年至2017年,杨家岭村党支部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抢抓宅基地增减挂钩的利好政策,对老村四个组的旧庄基进行复垦,整理土地300余亩,每户以宅基地入股,建成花椒示范园,栽植优质大红袍花椒,配套节水灌溉管道,修建集雨水池3处,硬化道路1公里,完善花椒示范园基础设施。废弃宅基地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民增收,创建了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2019年至今,杨家岭村先后实施“坡改梯”土地项目、废旧遗留矿山整治项目,整理土地500亩,在“老虎嘴”栽植桑树200亩,栽植桃树、杏树、梨树各10亩。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农业培训室和鸡舍两座,引进营养丰富的绿壳土鸡、柴鸡、笨鸡等。目前存栏土鸡1万只,平均日产蛋1500余枚。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杨家岭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准备大干一场。如何紧跟国家政策走,藏粮于民、藏技于民,利用好土地资源,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让村集体的耕种成果与村民共享,提高大家的幸福感成为杨家岭村最重要的议题。
今年4月,杨家岭村在“老虎嘴”实施百亩粮油示范园项目,种植大豆300亩,计划秋收后,全部倒茬播种小麦。千亩集体土地上,200亩桑树观光园、300亩花椒示范区、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桃树、杏树、柿子,因地制宜,栽植轮作。“当村民们领到集体土地上产出的菜籽油、玉米、新鲜瓜果的时候,田园收获的幸福感超过了经济收益。”杨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换民说。
区位优势文旅新
站在杨家岭村最高点的黄河观景台,黄河禹门口风景一览无余。黄河禹门口文化特色明显,这里有石头城自然景区、黄河韩宜线“茶马古道”遗迹,还有黄河水文监测点。杨家岭村党支部依托资源优势,规划“老虎嘴—石头城—东庄古寨—绸子山—龙门古渡”一日游线路,打造以“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为底蕴的生态旅游产业,将形成春采摘、夏避暑、秋登高、冬品酒,四季不重样的特色乡村旅游。
杨家岭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国说:“我们村的经验有三个,一是有一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班子和党员队伍。二是盘活村旧宅基地、荒山荒坡等闲置资产,加强干部争跑项目力度,策划包装项目,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创建种养产业结合园区,延伸产品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积极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制定采煤沉陷区村庄乡村振兴发展整体规划,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对干部、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培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
山村土地“钱景”好,如今更待游客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压煤村庄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杨家岭村美丽、富裕、和谐的乡村振兴路也将越走越宽广。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