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种好红薯日子“甜”
  本报记者 张恒
  8月24日,大荔县赵渡镇雨林村红薯种植基地,一片片红薯地绿意盎然,收薯一体机正在地里穿梭,一个个新鲜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跟在机器后面,熟练地捡拾刚出土的红薯,然后装车送至韦林镇高洼村的分拣场。
  “我和朋友合伙,流转了赵渡镇新建村1200余亩地种植红薯,目前收获3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287万元。”基地负责人张鹏告诉记者,今年红薯丰收了,他们每天需要四五十名村民辅助机械收薯,每人每天平均务工费是110元,光采收一天支出务工费就5000余元。更可喜的是,他们的红薯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张鹏今年45岁,韦林镇高洼村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起初的几亩到几十亩,再到目前的千余亩,张鹏种植红薯的劲头越来越大,靠着种植红薯,他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甜”。
  “以前,种地既辛苦又赚不到钱。现在政策好,加上可以依靠机械化,种地是很有‘钱’景的。就拿今年的红薯来说,一亩地产量约5000斤,每斤的价格在1.2元左右,每亩地收入就是6000元。我们种植这一季红薯,除去流转费、务工费等支出,差不多可以赚到150余万元。”提起种地,张鹏不乏得意,“咱农民现在也有了身份,而且种地也是要讲究科学的。要选用脱毒的苗子,要平栽,不能竖栽,不然会影响产量。红薯种植过程中要精心管理,除了注重施肥和灌溉,还要做好病虫害预防。”
  在韦林镇分拣场,分拣工张娟玲正带领40名工人在分拣红薯。张娟玲今年刚40岁,是韦林镇梁园村人,在张鹏的分拣场打工3年有余。“我老公在家种地,一年收入4万元,我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也是4万元。这里离家近,上班顾家不冲突,比在外打工好很多。”张娟玲满意地说。
  据了解,分拣场像张娟玲这样的工人有50人左右,在红薯收获期,还会吸纳附近村民来务工,每人每天的收入也在100元以上。
  “红薯身上到处都是宝,除了果实外,叶子也能吃,藤还可以做青饲料。”谈及下一步产业发展计划,张鹏表示,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并不断提升红薯的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张鹏已经在赵渡镇承包土地3000余亩,准备用来种植红薯以及其他农作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