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老家的冬枣
贺西泉
老家大荔井庄村枣农李老汉有两座温棚,共两亩八分地,一年冬枣收入20多万元。他另外还有几亩冷棚枣树,枣子成熟晚,比不上早熟枣的价格,但一年下来收入也不少。李老汉儿女都在西安,我说他什么负担都没有,还侍弄枣树干啥?他说没事干,弄枣树活又不累,还能轻轻松松把钱挣了。
李老汉是种植冬枣的老把式了。他说他的枣不打膨胀剂,不打增甜剂,长得好,果子甜,全靠合理施肥、浇水和掌握了环剥技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环剥技术,就是枣树坐枣后,在树干上用刀环切几道,剥掉约一指宽的树皮。环剥是为了让树把劲往枣上长,不要光长了枝叶。以前只知道树没皮活不成,哪知道还有环剥这一说。老汉说环剥有讲究,剥深了伤树,弄不好还切死了,剥浅了不起啥作用。
井庄村临近黄河,这里的冬枣是枣中极品,井庄人挣钱也让人很眼红。李老汉邻家的小李在西安上班,闲余时间和他父亲联手卖冬枣,去年纯进账几十万元。小李在外边联系客户,他父亲在村上收冬枣,在地头转手就卖出去。小李在自家屋檐上架摄像头,他父亲在摄像头下和枣农谈价格,远在广州的客商看得清清楚楚,不到村上来就对价格了如指掌。采摘时,地头也架着摄像头,摘哪一片地的冬枣,冬枣新不新鲜,个头、成色怎样……客商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小李说这么做,就是讲一个诚信,让客商进货放心。
目前,大荔冬枣种植面积40多万亩,一片片的冬枣园,看上去都让人震撼,也成了当地人的“致富果”。冬枣在大荔只有不到20年的种植经历,但大荔人很自信,说冬枣更适合大荔这片土地。
大荔的冬枣就是甜,一咬一口蜜,而且又脆又酥。老家人把冬枣还吃出了花样,九十月份的枣尾子舍不得卖,先蒸熟,放冰箱里冻起来,冬天里再拿出来蒸透吃,又甜又糯,真称得上是人间美味。有人分析,既靠黄河,又靠黄土高原南缘的大荔东北,水土得天独厚,日照时间长,是冬枣的天赐生长之地。比如同在大荔,再往西,冬枣也很甜很脆,但欠点酥口。县城以南,种冬枣连甜度都打折扣了,所以城南一带,鲜见冬枣大棚。
对于冬枣在老家成气候,我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奇:谁当年把第一株冬枣树苗带来大荔的?是政府官员,还是哪一个农民?不管是谁,我觉得都是值得大荔人念念不忘的。我还听说,当地政府为冬枣打天下,也是不遗余力,县领导挂帅走南闯北,代表大荔去卖枣,还把央视大舞台请到大荔助阵造势。
最难得的是政府给冬枣种植立规矩,不打膨胀剂,不打增甜剂,不打上色剂,谁家要是违反“三不打”,打枣队就上去把枣打落一地,不让有害冬枣出大荔。我还知道,县上和乡镇的农业技术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教授果农绿色冬枣种植技术。
现在回大荔,随处都有红红火火的感觉,小小的冬枣功不可没。碰到年轻人,都在说线上线下怎么走货。各路快递公司到大荔抢机会,到乡镇安营扎寨,在田间地头包装发货。枣农半夜摘枣,清晨筛选、交易,中午前后快递货运送到咸阳机场,航班当天就把冬枣送到全国各地。
以前我对老家大荔一直很悲观,没有矿产资源,只能种粮食,富日子都躲着大荔人。如今的大荔有高铁,有沙漠旅游,有带把肘子和九品十三花,尤其是有了冬枣,让我看到,资源也是可以创造的。大荔人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