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村里的微信群
李勇鸿
前段时间回老家时,加了村里的微信群,果然很热闹,手机不停在响。为了不打扰家人,我将信息设置静音状态。从此,好久没有关注村里的微信群。
一天,我忽然想起村里的微信群,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幅乡村铺天盖地的麦收场面。有人问哪里有收割机,有人打听今年麦子的销售价格,有人询问谁开车去镇上捎个铁皮粮囤回来。乡亲们大多用语音在群里聊天,有时也发视频,有问有答。乡音是那么亲切,声音是那么熟悉,一下子让我的心和故乡贴得很近。我仿佛又回到那个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麦收时节。
记得儿时的老家农村,天明靠鸡叫,夜晚点油灯。父母在生产队上工下地都靠队长敲钟。晚上队里开会,那位年轻的会计大哥就挨家挨户叩响门环,大声吼叫着:“叔啊姨啊去开会。”后来,不知是哪一年,家里最早在村中装上了固定电话,父母就将电话号码告知了周围的乡亲。没过几天,家里的电话不断响起,父亲就成了义务通讯员,每次接完电话他都告诉对方:“我给你叫人去,你过十分钟后,再打过来。”说完便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满村跑着找人。那时,父亲已经快七十岁了,每次从村中叫来接电话的大叔大婶,他总是一边抹着头上的汗水,一边笑着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时光匆匆,往事已随风而去。老家的小村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居住的土窑洞已经复垦平整成了农田,移民搬迁新村拔地而起,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手机视频可以随时和天南海北的亲人见面。过去,村里的大事都是靠架在老槐树上那口高音喇叭通知传达,现在有事往群里一发,老人何时体检,孩子哪天打疫苗,哪里有收购水果的商贩,谁家有多余的菜苗……群里发的消息,事事有人应答,件件都办妥。
前些天,我在群里看到村里一位大嫂查出肿瘤,急需手术治疗。可是,那位大嫂家中负担重,收入少,一时凑不够巨额的手术费。于是,村里的微信群天天都有人捐款。有人还动员亲朋好友转发信息,寻求各方帮忙。几天时间,村里就筹款十万多元,大嫂的病得以及时医治。这几天,家乡持续高温少雨,秋田旱情较重,村里的微信群天天都有抽水灌溉玉米和果树的消息,有人喊着水已进田,有人喊着谁来地头时带把铁锨……
村里的微信群,每天都有新内容,时刻都在传递着浓浓的乡情。
前段时间回老家时,加了村里的微信群,果然很热闹,手机不停在响。为了不打扰家人,我将信息设置静音状态。从此,好久没有关注村里的微信群。
一天,我忽然想起村里的微信群,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幅乡村铺天盖地的麦收场面。有人问哪里有收割机,有人打听今年麦子的销售价格,有人询问谁开车去镇上捎个铁皮粮囤回来。乡亲们大多用语音在群里聊天,有时也发视频,有问有答。乡音是那么亲切,声音是那么熟悉,一下子让我的心和故乡贴得很近。我仿佛又回到那个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麦收时节。
记得儿时的老家农村,天明靠鸡叫,夜晚点油灯。父母在生产队上工下地都靠队长敲钟。晚上队里开会,那位年轻的会计大哥就挨家挨户叩响门环,大声吼叫着:“叔啊姨啊去开会。”后来,不知是哪一年,家里最早在村中装上了固定电话,父母就将电话号码告知了周围的乡亲。没过几天,家里的电话不断响起,父亲就成了义务通讯员,每次接完电话他都告诉对方:“我给你叫人去,你过十分钟后,再打过来。”说完便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满村跑着找人。那时,父亲已经快七十岁了,每次从村中叫来接电话的大叔大婶,他总是一边抹着头上的汗水,一边笑着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时光匆匆,往事已随风而去。老家的小村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居住的土窑洞已经复垦平整成了农田,移民搬迁新村拔地而起,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手机视频可以随时和天南海北的亲人见面。过去,村里的大事都是靠架在老槐树上那口高音喇叭通知传达,现在有事往群里一发,老人何时体检,孩子哪天打疫苗,哪里有收购水果的商贩,谁家有多余的菜苗……群里发的消息,事事有人应答,件件都办妥。
前些天,我在群里看到村里一位大嫂查出肿瘤,急需手术治疗。可是,那位大嫂家中负担重,收入少,一时凑不够巨额的手术费。于是,村里的微信群天天都有人捐款。有人还动员亲朋好友转发信息,寻求各方帮忙。几天时间,村里就筹款十万多元,大嫂的病得以及时医治。这几天,家乡持续高温少雨,秋田旱情较重,村里的微信群天天都有抽水灌溉玉米和果树的消息,有人喊着水已进田,有人喊着谁来地头时带把铁锨……
村里的微信群,每天都有新内容,时刻都在传递着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