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那台收音机
辛恒卫
不久前回到乡下老屋,帮母亲收拾东西时,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揭开红绸布,一台小小的“红灯牌”收音机映入了我的眼帘,也撞进了我的心里。我把它装进衣兜,这台近40年的物件不会再响了,但是,它还是撞疼了我敏感的神经。我的眼睛开始酸涩,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它铿锵的声音……
这台收音机是我1983年在甘肃武威市服役时买的。红红的外壳,喇叭部分是黑色的镂空,很别致很精巧,退伍时我把它也带了回来。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物件在农村绝对是稀罕物。邻居家的都是又大又笨重的台式收音机,一个大大的木头框,正面还有两个调台和调音量的大转扭,看起来就和吉普车的车头一样。而我买的就不同了,那么小的机身,调音和调台都在侧面,多一半嵌在机身里,只留一小部分在外面,就像两个小小的耳朵,轻轻一拨音量就会变化。更神奇的是,别看它体积小,但是声音却很大。母亲去厨房做饭,我们在院坝的水泥地面上忙着翻晒玉米,收音机里梅兰芳的声音非常洪亮的传进了我们的耳朵。
每天中午我们从田间劳作回来,围在厨房,一边帮母亲做饭,一边听《穆桂英挂帅》或其他连播的书籍。半小时的连播结束后,母亲就关掉收音机,因为那时候的电池一节要一块六,收音机一直开着太费电。在我们兄妹吃饭的时候,母亲就讲述我们没听到的前半部分。而我下午到田间后,休息时又把中午听到母亲讲的转述给其他人。一些乡亲们都称我是“演说家”,我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讲,刚退伍的那段时间,我收获的所有崇拜和羡慕应该说都来自我家的收音机。
退伍一年后,我参加市上组织的招干考试。我考取了几十里外的镇上工作,远离了母亲,也远离了我家的收音机。从此成了故乡放飞的游子,归家也是短暂的停留,那台收音机也就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
我又用红绸布把它包了起来,郑重地放进了抽屉里收藏,因为它承载了我的美好回忆。
不久前回到乡下老屋,帮母亲收拾东西时,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揭开红绸布,一台小小的“红灯牌”收音机映入了我的眼帘,也撞进了我的心里。我把它装进衣兜,这台近40年的物件不会再响了,但是,它还是撞疼了我敏感的神经。我的眼睛开始酸涩,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它铿锵的声音……
这台收音机是我1983年在甘肃武威市服役时买的。红红的外壳,喇叭部分是黑色的镂空,很别致很精巧,退伍时我把它也带了回来。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物件在农村绝对是稀罕物。邻居家的都是又大又笨重的台式收音机,一个大大的木头框,正面还有两个调台和调音量的大转扭,看起来就和吉普车的车头一样。而我买的就不同了,那么小的机身,调音和调台都在侧面,多一半嵌在机身里,只留一小部分在外面,就像两个小小的耳朵,轻轻一拨音量就会变化。更神奇的是,别看它体积小,但是声音却很大。母亲去厨房做饭,我们在院坝的水泥地面上忙着翻晒玉米,收音机里梅兰芳的声音非常洪亮的传进了我们的耳朵。
每天中午我们从田间劳作回来,围在厨房,一边帮母亲做饭,一边听《穆桂英挂帅》或其他连播的书籍。半小时的连播结束后,母亲就关掉收音机,因为那时候的电池一节要一块六,收音机一直开着太费电。在我们兄妹吃饭的时候,母亲就讲述我们没听到的前半部分。而我下午到田间后,休息时又把中午听到母亲讲的转述给其他人。一些乡亲们都称我是“演说家”,我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讲,刚退伍的那段时间,我收获的所有崇拜和羡慕应该说都来自我家的收音机。
退伍一年后,我参加市上组织的招干考试。我考取了几十里外的镇上工作,远离了母亲,也远离了我家的收音机。从此成了故乡放飞的游子,归家也是短暂的停留,那台收音机也就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
我又用红绸布把它包了起来,郑重地放进了抽屉里收藏,因为它承载了我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