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区校融合 校地协同
“杨凌智慧”助力米脂乡村振兴巧变美
  庆祝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5周年
  王平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随着区校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校地合作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县三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为依托,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围绕当地如何“做绿、做红、做黄”上下足功夫,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杨凌智慧”。相继在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山地苹果试验与示范、米脂小米研发与推广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盘龙北路,前身是1979年由国家农牧渔业部和省政府共同组建的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米脂试验站,1986年更名为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隶属于陕西省农业科学院;2007年划归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该站自建立以来,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及陕北地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技创新 实现黄土高原披绿装
  7月21日,杨凌示范区成立25周年特别采访组一行来到米脂县城北的高西沟村看到,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晓东带领他的团队,正在查看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系统运行情况。他们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解决当地山地果园缺水的难题。
  高晓东介绍,团队研发的“黄土高原雨水集蓄根域补灌技术”已获批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实现了“秋雨春用,丰雨旱用”。在黄土高原多地多年示范应用发现,苹果产量平均增加17%,亩均增收1560元,目前该技术已在黄土高原推广超过260万亩,为提高当地果农的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作用。
  米脂县的高西沟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90%以上耕地坡度都在20度左右。数十年来,在当地村民的艰苦摸索和奋斗下、在原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科学实验的示范带动下,高西沟村在山上缓坡修建梯田,沟里淤地打造坝堰,高山远地种植树木,近山阳坡修建果园,荒坡陡坬种植牧草,塌崖烂畔种植柠条,探索出了一条沟、坡、梁、峁、岔、山、水、田、林、路的综合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之路。
  2022年6月,由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在米脂试验站远志山试验示范基地落地实施,将成为融合多学科背景,汇集地方政府、高校师生、企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的旱作技术与产品研发示范及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对助力黄土高原旱地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科研院所已在省内外不同地区建立了10多个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从水土保持到植树造林,从生态保护到富农兴产,来自杨凌的硬核科技助推黄土高原披上“绿装”、打造出一个个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样板。
  山地苹果 引领陕北农人日子红
  7月的米脂,处处盈盈绿绿,生机盎然,气候凉爽。俯瞰榆林市米脂县,山峦层叠、绿树成荫。
  由于山地苹果相较于平原区苹果,光照更为充足、通风更好、昼夜温差更大、病虫害更少,品质优于国家鲜果标准,近几年很快在榆林地区迅速崛起。米脂县更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成为山地苹果种植新兴重要产区。
  7月21日,特别采访组一行来到米脂县远志山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米脂)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的核心示范园区看到,集中连片的果园“缠绕”在山梁上,一排排品种不一的果树在微风的吹拂下长势喜人,美不胜收。
  自2020年开始,由米脂县提供120多亩地,高标准整理后及时打通水、电、路用于山地苹果示范核心区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及邹养军、任小林、宋小林等7名专家在米脂县果业服务中心的紧密配合下,集成旱地节水保墒技术,示范推广了大苗建园技术、矮密栽培新模式、肥水膜一体化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等。针对当地苹果产业问题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指导地方和企业进行优质苗木培育和产业化示范,并开展了多批次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目前已完成6个功能区的建园任务,栽植不同品种和优系及种质材料8000余株,包括秦脆、秦蜜、美味等不同品种及重点优系苹果83种进行试验示范,辐射带动4万亩苹果生产基地。山地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榆林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产业发展 助力小米“富矿”黄灿灿
  米脂,其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土壤类型,充足的日照时长,是杂粮杂果农作物的优生区,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谷子作为米脂的传统粮食作物,也是优势作物,近年来,米脂县坚持把小米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2016年杨凌农高会上,榆林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榆林小杂粮试验示范站;2021年,米脂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又合作共建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
  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建站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冯佰利教授的科研团队等,累计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8项,培训指导基层农技骨干和农民5000余人(次),示范推广面积5万余亩,受益农户超过1万余户,试验示范站已成为新型农科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
  2022年6月,为不断提升小米品质,进一步做大做强小米产业和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米脂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经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县三方充分协商,就建设陕西米脂小米研发中心达成协议,重点打造谷子产业研究发展升级版,深挖小米产业“富矿”。此举是发挥西农大在小杂粮研究方面的科研优势,借助杨凌示范区科技转化平台释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又一次实际行动。
  “我们的谷子不上化肥,都用的羊粪、猪粪,你看,穗穗很大,打下的小米颜色金黄,特别好吃。”米脂县杨家沟镇宫家硷村村民王润琴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杨凌农科专家的指导下,米脂县持续发力,全县的小米种植面积从2015年6万亩左右到如今的12万亩,年总产量达到现在的3.2万吨。同时,全县拥有谷子品种资源40多个,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丰收,农业生产的壮美画卷在黄土高原北部徐徐展开……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杨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不断开创新局面,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伴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作用日益凸显,三方合作的空间更大,辐射带动作用更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