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乡村振兴一年多来,驻村干部忙些啥?
蓝田县厚镇东咀村小葵花少年宫的特色课堂上,孩子们跟着西安来的老师学习拼接机器人。
入户走访时,杨源峰(右)查看村民家的豌豆成色和质量。
在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绞股蓝产业园区,郝屹(左二)给参观者介绍“高低海拔差试验田”种植情况及未来智慧农业布局规划。
今年“六一”前夕,张亮(左)在小葵花少年宫前给孩子们发放节日礼物。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不少扶贫干部选择继续留在村子,无缝衔接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也有一些年轻干部踊跃下村,接过驻村“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一年多来,尽管面临的挑战各有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计其数,但驻村干部勇挑重担,带领百姓边学边做、边做边改,为乡村发展探索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之路。
1 通盘考虑 育好“一片林”
没来梁家坬村之前,杨源峰觉得,乡村振兴驻村和脱贫攻坚驻村没啥区别,只要把村上的事一件件干好就行了。可是,来了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了。
杨源峰是绥德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40岁的他已有6年驻村经历。去年7月,在绥德县中角镇马家川村当了5年驻村第一书记后,杨源峰被调到义和镇梁家坬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起初,面对这个“陌生”的村子,杨源峰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后,他才逐渐摸清了村上的情况。
“和马家川村不同,梁家坬村虽然有苹果、核桃、杂粮等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也都不错,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上长远发展思路不明晰。”7月20日,杨源峰坦言,刚下村的那段时间,他特别焦虑,“村上的工作捋不顺,干啥都提不起劲。拿集体经济来说,既要结构合理,还要特点鲜明,更要前景可持续,虽然心急火燎,但也不能没有头绪地乱闯。”
愁归愁、急归急,但杨源峰并没有乱了阵脚。摸村情、访民情、听民意……一段时间后,他在心里有了盘算:梁家坬和周边村有上万亩谷子,传统小作坊碾出来的小米糠皮多、碎石头清理不太干净,卖不上高价。如果建个杂粮加工厂的话,一来村里人碾米磨面不用跑远路了,二来也可以创建品牌、对外销售,盈利部分年底还能给村民分红。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上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选地址、建厂房、买机器……一伙人脚不沾地忙了好几个月,总算赶在今年6月底把厂子建好了。再过段时间,加工厂就能投入运营了。
“这个后生虽然年轻,但干事蛮有章法,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村民何西平说,到时候大伙儿不但能来厂里上班,还能通过资金入股,等着年底“数票子”。
而这些,也是杨源峰最希望看到的。
来到梁家坬村的这一年,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杨源峰对于驻村工作有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脉相承,又有所不同。扶贫是一户一策,要悉心照顾好每一株‘小树苗’,而乡村振兴则要从全村角度通盘考虑,尽可能地抚育好梁家坬村这‘一片林’,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 发挥特长 答好“主观题”
清澈的黄洋河从崇山峻岭间蜿蜒而下,穿过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时,使当地形成了深深浅浅的川道丘陵区。“藏”在这儿的财梁社区山清水秀,宛若江南。
不忙时,郝屹总会开着车,沿着宽敞的通村路在山间穿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他总会恍惚:这还是5年前“初遇”的那个村子吗?
尽管驻村时间不长,但郝屹与财梁社区的渊源却不浅。2017年,因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医疗扶贫活动,郝屹第一次来到财梁社区。当时,由于路不通,听说北京来的医生在镇上义诊,有村民硬是走了一夜的山路赶来。那天,医疗队成员不吃不喝忙了六七个小时,走了3次又被老百姓叫回来3次。
郝屹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城里长大,没见过那种场面。那一天,他在心里发誓:有机会一定要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今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财梁社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郝屹高兴之余又有点担忧:财梁社区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定点帮扶村,这几年总行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为村上修路建桥、拓展产业。目前,社区“六园五厂”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虾稻共养、食用菌、茶叶、毛绒玩具生产等项目遍地开花。“接力棒”拿在手中,如何跑出“好成绩”?
财梁社区由财梁、赵梁、龙泉等5个村合并而成,辖内面积30平方公里,最远的双庙村距村委会一个多小时车程。全村2969人分散居住于山洼各处,村务管理存在诸多困难。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工作队联合大数据公司,推出‘数字乡村’系统,基层管理的痛点、堵点迎刃而解。”郝屹说,原来查看村上17个水窖位置,得开3个小时的车才能走完一遍;现在只要打开平台上的监测系统,1分钟就能将所有水窖水位情况尽收眼底,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经验照搬,只能一点点摸索着来。这一点,郝屹深有体会。“以前脱贫攻坚就好比是答‘客观题’,对照政策要求的具体标准,一项一项去达标,而乡村振兴则好比是答‘主观题’,没有具体标准,要充分发挥各村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结合实际走好乡村发展的每一步。”郝屹说,这道“主观题”囊括了如何说服老百姓搞产业升级、如何做出科学规划,实现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财梁山陵居多,不适宜大面积耕种,要因地制宜,改变‘打法’,探索出一条合适的产业‘常青藤’。”下一步的发展蓝图,郝屹在心中已经绘好,“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和现代农业展厅,用二三产反哺一产,努力让财梁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3 持续发力 教好“小花朵”
自从村上的小葵花少年宫“落地”后,张亮的工作重心就发生了转移:村子脱贫了,各家各户日子也好过了,现在主要是围着娃们家转,让他们能像城里娃一样眼界开阔,多才多艺。
这两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蓝田县厚镇东咀村小葵花少年宫暂时闭馆,孩子们都有点儿失落。“别伤心,等过了这段时间,西安的老师又能过来教你们唱歌跳舞了。”7月6日,东咀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亮在办公室里安慰着12岁的王雯珂。不一会儿,小姑娘就破涕为笑。
“娃娃们每周都来少年宫,时间长了有感情了。”张亮在东咀村待了一年多,眼瞅着“小豆豆们”由懵懂无知、胆怯害羞变得见多识广、开朗大方,他打心底感到欣慰。
作为我省首家面向留守儿童的乡村少年宫,东咀村小葵花少年宫由共青团西安市委整合各方资源,先后筹集社会资金50余万元建成。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到周末,附近村的30多个孩子都会如约而至,在这里接受免费的特长培训。
魔方课上,从最初的枫叶魔方、齿轮魔方再到三阶魔方,孩子们系统地学习转魔方的技巧;机器人课上,“火星车”的搭建和“香肠机”的制造,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舞蹈课上,不光有形体训练和民族舞,还推出了孩子们喜欢的街舞课程,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乡村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阵地建起来了,就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张亮表示,驻村以来,工作队以小葵花少年宫为抓手,持续开展“小葵花看世界”“小葵花励志行”等教育帮扶活动,使孩子们的视野得以开拓,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省持续强化驻村帮扶责任。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8474支,驻村工作人员2.53万名,其中第一书记8265名,实现应派尽派、全面覆盖。
从微观目标到宏观统筹,从务实办小事到务虚做规划,一年多来,驻村干部的学习能力、统筹指挥能力以及眼界学识都提升了不少。眼下,凭着对乡村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着乡亲们在广阔天地间乘风破浪。
入户走访时,杨源峰(右)查看村民家的豌豆成色和质量。
在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绞股蓝产业园区,郝屹(左二)给参观者介绍“高低海拔差试验田”种植情况及未来智慧农业布局规划。
今年“六一”前夕,张亮(左)在小葵花少年宫前给孩子们发放节日礼物。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不少扶贫干部选择继续留在村子,无缝衔接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也有一些年轻干部踊跃下村,接过驻村“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一年多来,尽管面临的挑战各有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计其数,但驻村干部勇挑重担,带领百姓边学边做、边做边改,为乡村发展探索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之路。
1 通盘考虑 育好“一片林”
没来梁家坬村之前,杨源峰觉得,乡村振兴驻村和脱贫攻坚驻村没啥区别,只要把村上的事一件件干好就行了。可是,来了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了。
杨源峰是绥德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40岁的他已有6年驻村经历。去年7月,在绥德县中角镇马家川村当了5年驻村第一书记后,杨源峰被调到义和镇梁家坬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起初,面对这个“陌生”的村子,杨源峰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后,他才逐渐摸清了村上的情况。
“和马家川村不同,梁家坬村虽然有苹果、核桃、杂粮等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也都不错,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上长远发展思路不明晰。”7月20日,杨源峰坦言,刚下村的那段时间,他特别焦虑,“村上的工作捋不顺,干啥都提不起劲。拿集体经济来说,既要结构合理,还要特点鲜明,更要前景可持续,虽然心急火燎,但也不能没有头绪地乱闯。”
愁归愁、急归急,但杨源峰并没有乱了阵脚。摸村情、访民情、听民意……一段时间后,他在心里有了盘算:梁家坬和周边村有上万亩谷子,传统小作坊碾出来的小米糠皮多、碎石头清理不太干净,卖不上高价。如果建个杂粮加工厂的话,一来村里人碾米磨面不用跑远路了,二来也可以创建品牌、对外销售,盈利部分年底还能给村民分红。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上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选地址、建厂房、买机器……一伙人脚不沾地忙了好几个月,总算赶在今年6月底把厂子建好了。再过段时间,加工厂就能投入运营了。
“这个后生虽然年轻,但干事蛮有章法,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村民何西平说,到时候大伙儿不但能来厂里上班,还能通过资金入股,等着年底“数票子”。
而这些,也是杨源峰最希望看到的。
来到梁家坬村的这一年,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杨源峰对于驻村工作有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脉相承,又有所不同。扶贫是一户一策,要悉心照顾好每一株‘小树苗’,而乡村振兴则要从全村角度通盘考虑,尽可能地抚育好梁家坬村这‘一片林’,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 发挥特长 答好“主观题”
清澈的黄洋河从崇山峻岭间蜿蜒而下,穿过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时,使当地形成了深深浅浅的川道丘陵区。“藏”在这儿的财梁社区山清水秀,宛若江南。
不忙时,郝屹总会开着车,沿着宽敞的通村路在山间穿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他总会恍惚:这还是5年前“初遇”的那个村子吗?
尽管驻村时间不长,但郝屹与财梁社区的渊源却不浅。2017年,因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医疗扶贫活动,郝屹第一次来到财梁社区。当时,由于路不通,听说北京来的医生在镇上义诊,有村民硬是走了一夜的山路赶来。那天,医疗队成员不吃不喝忙了六七个小时,走了3次又被老百姓叫回来3次。
郝屹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城里长大,没见过那种场面。那一天,他在心里发誓:有机会一定要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今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财梁社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郝屹高兴之余又有点担忧:财梁社区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定点帮扶村,这几年总行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为村上修路建桥、拓展产业。目前,社区“六园五厂”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虾稻共养、食用菌、茶叶、毛绒玩具生产等项目遍地开花。“接力棒”拿在手中,如何跑出“好成绩”?
财梁社区由财梁、赵梁、龙泉等5个村合并而成,辖内面积30平方公里,最远的双庙村距村委会一个多小时车程。全村2969人分散居住于山洼各处,村务管理存在诸多困难。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工作队联合大数据公司,推出‘数字乡村’系统,基层管理的痛点、堵点迎刃而解。”郝屹说,原来查看村上17个水窖位置,得开3个小时的车才能走完一遍;现在只要打开平台上的监测系统,1分钟就能将所有水窖水位情况尽收眼底,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经验照搬,只能一点点摸索着来。这一点,郝屹深有体会。“以前脱贫攻坚就好比是答‘客观题’,对照政策要求的具体标准,一项一项去达标,而乡村振兴则好比是答‘主观题’,没有具体标准,要充分发挥各村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结合实际走好乡村发展的每一步。”郝屹说,这道“主观题”囊括了如何说服老百姓搞产业升级、如何做出科学规划,实现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财梁山陵居多,不适宜大面积耕种,要因地制宜,改变‘打法’,探索出一条合适的产业‘常青藤’。”下一步的发展蓝图,郝屹在心中已经绘好,“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和现代农业展厅,用二三产反哺一产,努力让财梁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3 持续发力 教好“小花朵”
自从村上的小葵花少年宫“落地”后,张亮的工作重心就发生了转移:村子脱贫了,各家各户日子也好过了,现在主要是围着娃们家转,让他们能像城里娃一样眼界开阔,多才多艺。
这两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蓝田县厚镇东咀村小葵花少年宫暂时闭馆,孩子们都有点儿失落。“别伤心,等过了这段时间,西安的老师又能过来教你们唱歌跳舞了。”7月6日,东咀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亮在办公室里安慰着12岁的王雯珂。不一会儿,小姑娘就破涕为笑。
“娃娃们每周都来少年宫,时间长了有感情了。”张亮在东咀村待了一年多,眼瞅着“小豆豆们”由懵懂无知、胆怯害羞变得见多识广、开朗大方,他打心底感到欣慰。
作为我省首家面向留守儿童的乡村少年宫,东咀村小葵花少年宫由共青团西安市委整合各方资源,先后筹集社会资金50余万元建成。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到周末,附近村的30多个孩子都会如约而至,在这里接受免费的特长培训。
魔方课上,从最初的枫叶魔方、齿轮魔方再到三阶魔方,孩子们系统地学习转魔方的技巧;机器人课上,“火星车”的搭建和“香肠机”的制造,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舞蹈课上,不光有形体训练和民族舞,还推出了孩子们喜欢的街舞课程,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乡村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阵地建起来了,就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张亮表示,驻村以来,工作队以小葵花少年宫为抓手,持续开展“小葵花看世界”“小葵花励志行”等教育帮扶活动,使孩子们的视野得以开拓,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省持续强化驻村帮扶责任。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8474支,驻村工作人员2.53万名,其中第一书记8265名,实现应派尽派、全面覆盖。
从微观目标到宏观统筹,从务实办小事到务虚做规划,一年多来,驻村干部的学习能力、统筹指挥能力以及眼界学识都提升了不少。眼下,凭着对乡村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着乡亲们在广阔天地间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