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楷模村”的领头人
  鱼玉军
  7月的郝家桥村,瓜果飘香,游客如织。远远地望去,“农村楷模郝家桥”7个红色大字屹立在村口。
  刘振喜是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他的带领下,拥有光荣历史的郝家桥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1959年出生的刘振喜是从小听着老英雄刘玉厚的教导长大的。刘振喜清晰地记得,每次见面,刘玉厚都会叮咛他们“听党的话”;或者干脆将他们几个半大小子拦住,“指使”他们清理河道、捡拾路上的羊粪……
  “那个时候对老英雄是又敬又怕,尊敬更多一些,他说什么我们都听。”刘振喜回忆道,“1979年,听老英雄的话,我离开家乡到宝鸡参军。我们村里参军的年轻人也不少,我们是模范村村民,走到哪都不能给村里丢人。”参军后,刘振喜于1980年光荣入党。1981年,刘振喜复员回家。
  “回家干什么,继续劳动。”复员第二年刘振喜结婚了,分家后有了20多亩土地。同全村人一样,一年四季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修梯田、打坝。短短几年,这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村子,山山峁峁修起了梯田。但靠天吃饭的日子并没有给村里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1997年,刘振喜被村里推选为村主任,那年,他38岁。除了料理村里的事情、种地外,随着外出打工潮流的席卷,他也跟着亲戚做起客运生意。“那时候我一年的工资是500元,收入远远不够开支,只能出去再挣点。”
  后来,随着村上事务的增多,刘振喜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回到村里工作。2015年,刘振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战斗堡垒,事实证明,只要发挥出带头作用,群众是愿意相信你、跟随你,郝家桥就有这个优良传统。”刘振喜说。
  随后几年,在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以及郝家桥村两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郝家桥村从过去一无所有、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到现在拥有山地苹果生态果园、温室大棚等多个集体产业,修建了村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幸福院、供销社、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发展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形成集现代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466元,村集体收入132万元。
  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郝家桥正稳步实施游客接待服务区、民宿商业区、红色美丽村庄、旱作节水农业、大棚改造提升等多个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随着一个个产业运营项目正式签约,一座座共建基地授牌落地,郝家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播撒希望的种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