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洋县:红米飘香景如画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作为“朱鹮之乡”,汉中市洋县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谷类作物的主产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洋县黑米、洋县红米。
  眼下,正是水稻拔节生长的关键期。7月22日,记者走进洋县磨子桥镇张山下村,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遍布沟谷,一幅宁静安逸的田园山居图尽收眼底。
  “这两天的雨下得及时,秧苗长势更旺了。只要后期管理好,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站在自家地头,村民王九胜一脸欣喜,“我们这里山清水秀,出产的黑米、红米,绿色有机无污染。现在走产业化路子,红米的品牌越叫越响,产业价值也越来越高。”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的独特地势。这里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极为丰富,为洋县红稻米优质高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红稻又称红香稻,采收后晾干加工脱皮,得到的糙米就是红米,具有米粒细长、米皮深红心白、性粘味香等特点。洋县红米表皮呈红色或粉红色,质地更细密,香气更浓郁,属特种稻米范畴中的有色稻米。其生产灌溉用水主要是源于秦岭南坡和巴山北坡的汉江支流水系,这些水系主要水源是冰雪和雨水,属于稀缺的原生态水资源。在如此优越环境中生长的洋县红米,淀粉含量较低,煮粥易糊化,不粘不腻,爽口宜人,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十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滋阴、开胃等功效,极富营养价值。
  据相关记载,洋县红米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以前。唐代时,洋县红香稻种植已经比较普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赞美这里蓝天白云、红稻连片、百鸟翱翔的如画美景。到清代时,洋县红米与洋县黑米、薏米一样被列为贡米,可见其美味与价值。
  千百年来,洋县红米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品质,成为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为保护这一传统的优势农作物,2012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对洋县红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洋县红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洋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使用力度,持续推动“米、果、菌、药、畜”五大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围绕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以黑米、红米为主导的“五彩稻米”基地,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红米产业发展空间。
  如今,洋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22万亩,其中“五彩稻米”种植达5万亩,年产有机稻米近2.5万吨。尤其在地理标志品牌精心培育和持续赋能下,洋县红米全产链业不断提质升级,同时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电商平台,让农民生产的红米有产量、更有销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