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陕西文艺名家走进大美榆阳采风活动作品选登
一曲奋斗之歌
  周瑄璞

  人们过去对于陕北的印象大多是干旱少绿,黄沙飞扬,甚至说是不毛之地,人民生活艰辛困苦。有这样的印象不足为奇,那是因为你没有去过陕北,没有到过榆林,没有亲自领略这片土地的风采与魅力。
  只有来到榆林,才会知道这里满眼绿色,沙漠早已成为绿洲。特别是城区榆阳,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城市美丽,市容大气。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一段榆林小曲,让人心醉神迷,竟然不是陕北民歌的热烈奔放,高亢直白,而是琴声悠扬,碟儿轻击,唱腔婉转,细哝软语,意境恰似小桥流水,竹影轻摇,与昆曲和苏州评弹竟有几分相似。这源于榆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处于古河套文化和匈奴文化交融地带,历史上长期是陕北的文化中心,但由于历代羌、胡、突厥等少数民族迁徙频繁使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经济来往又使这里的文化形态呈现出独有特色和特殊魅力。明代建立卫城,大量移民迁来,榆林便成为九边重镇之一,更是常年屯驻重兵。来榆林做官的外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从经济文化繁荣的江浙一带来榆做官者,占据外地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南派音乐由此带来,在北方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葳蕤成长。经历风雨及时光打磨,一代代传唱,成为别具一格的榆林小曲,也成为南北方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大风是陕北黄土高原的特色和主题,无论人们是否欢迎,它一年四季不离此地,似乎永无尽头,刮得人们脸面粗糙,吹得大地沟壑纵横。这大风也造就了榆林人民的性格特点,刚正善良,豪迈真诚。至于我们熟悉的陕北民歌,更是注入了陕北人的血液之中,脍炙人口,人人都能哼唱几句。陕北民歌直白热烈,大胆奔放,生活中所见一切皆能入歌,那是生命的吼喊,是对困难的宣战。一曲《刮大风》急促紧密,风趣幽默,“陕北过去那风沙大,一年四季把那大风刮”,用夸张的手法列数大风带来的各种危害。大风下的众生相,直唱得飞沙走石,激动人心,直至最后,“青山绿水美如画,再来不见大风沙”。《喝酒来》歌词热烈奔放,热情似火,真情不容置疑,仿佛一个人拉住了你,非要让人到家里喝酒去,今朝不醉不罢休,榆林人的好客大方立即呈现。
  陕北大地,历史上生存多艰,自古就有众多奋斗者,为求生存,苦苦挣扎,一代接一代。植树英雄牛玉琴、石光银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矢志不渝地和沙魔斗争。在他们的带动与感召下,陕北人民抱定战胜沙害的信心,大力植树种草,誓将沙漠变绿洲。
  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矢志不移的努力,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帮扶与激励,曾经一眼望不见边的沙漠,如今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树林及草地。今天的榆阳天蓝水清,物产丰富,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除了传统毛纺织企业、新兴煤炭产业外,榆阳还建起了美丽田园综合体、草滩风情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守住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热爱生活的榆林人,富起来了的榆林人,崇尚文化,感念岁月,建起了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俗博物馆、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中国算盘博物馆。榆阳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实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注解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讲述着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艰辛历程。
  榆林人重土恋乡,无论走到哪里,都心系故土,乡音不改,从“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馆就能感受浓浓乡梓情。策划者满怀热情地坚持做这件事,锲而不舍地走遍国内外拍摄系列专题片,寻找采访走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优秀榆林人,用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奋斗事迹激励更多榆林人热爱家乡,奋斗人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走出家乡的榆林人,怀揣真情,宣传榆林,推广榆林,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反哺家乡,回报家乡。
  在矿藏资源丰富的基础上,榆阳区经过种种努力,完成了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服务业快速建设,逐步适应现代化的脚步,使榆阳城区成为陕北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周边省的现代物流枢纽。
  新时代,新榆阳,在陕北大地闪闪发光,在谱写一曲新征程的奋斗之歌。热烈奔放的陕北民歌,优美动人的榆林小曲,共同歌唱新时代的奋斗精神。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