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黄龙县发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
托起粮食生产发展“新高度”
    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头庙村的春播玉米长势喜人。

    七月十一日,省农经站站长刘亚军(右二)一行就粮食规模经营情况在黄龙县界头庙镇调研。

    黄龙县三岔镇玉米托管推进会现场,群众参与热情高。

  吴武刚 张浩/文 张海明 黄农经/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黄龙县向来重视粮食生产,全县27.2万亩的耕地中,粮食种植面积13.6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其中,玉米种植是黄龙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眼下,黄龙县的春播玉米正值夏管的关键时期,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服公司发挥组织、技术、设备优势,让喷灌机械、拉杆喷雾器、无人植保机等机械设备一起上,确保玉米苗强苗壮,秋粮丰收。
  今年以来,黄龙县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合作社为引领,聚焦服务小农户,建立了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的“1+1+N”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托起了粮食生产发展“新高度”。
  1 托管理念创新 粮农从此轻装向前
  “我今年65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以前,我和老伴两个人照看这些耕地没问题,但这几年明显感觉体力不行了,往后可能就干不动了,该咋办……”7月11日,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头庙村村民王长路面对自己经营的90亩耕地犯愁。无独有偶,界头庙村村民曹孟肖在镇上经营一家饭店,家中80亩的玉米地也让她放心不下。每逢农忙时节,曹孟肖就不得不将饭店暂时歇业,赶回家忙农活。
  据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空壳村”“留守村”日益增多,黄龙县农村常住人口劳动力不足、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特别是耕地候鸟式经营、低价转包经营现象较为普遍。
  “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是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小农户分散经营成本高、专业化程度低,留守农户、候鸟式农民既管不了耕地,也管不好耕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全县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势在必行,这是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全县粮食生产现状之后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黄龙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罗叶军说。
  “我们村开展玉米社会化服务有基础、有需求、有市场……”黄龙县界头庙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认真分析后,通过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探索建立“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玉米全流程“一站式”托管服务。界头庙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黄龙县坤塬农机合作社,村委会副主任兼任理事长,从懂管理、有技术、会经营、群众基础好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中优选理事4名、监事5名,吸纳50名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为社员,通过搭平台、建队伍、强机制、严管理,走出了一条上联市场、下联民心,具有界头庙特点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目前,全村有135户群众参与到玉米社会化托管服务中,参与面积10141亩。
  界头庙村的模式是黄龙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藏粮于服”,提高种粮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全县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地”和不同专家教授手里的“技”紧密融合,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融为一体,用“藏粮于服”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生产优质粮食,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小农户步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同时,还解决了种地“兼业化”“老龄化”问题,规避了土地流转高地租导致的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弊端,为解决撂荒地、低效果园整治复耕、旱地扩种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截至目前,黄龙县实施玉米社会化托管服务3.96万亩,覆盖群众1386户。
  2 利益机制更新 产业链上各美其美
  黄龙县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农服企业发动起来,共同为小农户服务,形成“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三岔镇梁家山村农民张晓东算过这样一笔账:不算籽种和化肥的投入,如果自己种植玉米,一亩地的成本——犁地、旋地、播种、病虫害防治等230元;托管给合作社之后,一亩地的投入成本则为168元,节省了62元。结论是托管有利可图,自己还被“解放出来”,可以“另谋出路”再赚钱。于是,张晓东将家中的40亩玉米地托管了出去。
  “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全县托管3.96万亩玉米地,解放劳动力609人。而如果全县13.6万亩的粮地全部托管的话,那么就可以解放劳动力2000人以上。”罗叶军说,这样一来,全县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坤塬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向省农经站站长刘亚军一行介绍,土地托管服务不仅让老百姓省了钱、多赚钱,还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据测算,每亩耕地全程托管收益在83元左右,3800亩自主耕作面积纯利润可达31.5万元;合作社吸纳整合群众自有的农机,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合作社每亩收取管理费20元/年。2415亩合作耕作面积纯利润为4.83万元;村集体与第三方私人农机合作社进行合作,对托管的3891亩玉米、6200亩豆子进行耕作,合作社按照10元/亩的标准交纳管理费,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 最终纯利润按照2:4:4的比例进行分配,即20%用于村干部激励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40%为村集体积累,可用于公益事业及合作社发展壮大,剩余4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
  “你们这种模式非常好,在玉米生产托管这个产业链上大家都有收获,都是赢家,各美其美。在我看来,至少还有4个盈利点值得进一步挖掘:一是统一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优惠10%以上;二是集中连片作业,耕种防收机械效率提高,精量播种施肥,收获减少抛洒损耗,降本增益;三是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专业人员耕种管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售价提高,利润15%以上;四是产后烘干、储运、加工,还会带来新的增值空间,值得肯定和推广。”刘亚军说。
  据统计,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黄龙县3.96万亩服务面积亩均增效296元,增收1172万元;服务主体通过统一经营,实现收益178.2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增收129.6万元、合作社增收48.6万元。
  3 服务模式翻新 政府放心百姓满意
  黄龙县托管服务将不同的组织形式、托管方式、运作模式合理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服务模式,探索形成“农服企业为引领、村集体为主导、合作社为主体、托管协会为依托、联合社为中心”等多种业态的服务引领模式,在各自领域落地、萌芽、生长,为托起粮食安全奉献各自的力量,达到了政府放心,百姓满意。
  界头庙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采取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合作社自营、合作社+农户、合作社+集体”三大运营模式,集体经济可增收18.4万元,为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让党支部有资源、有力量、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解决了以前“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现实问题。同时,经营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挂钩,推动村干部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和谐、农村稳定。
  黄龙县县长陈斌认为,土地流转解决了“地由谁来种”的问题,而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在“怎样种地”上给出了答案。随着黄龙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的日益完善,基于农户生产的多元化需求,当地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将在内容和领域上进一步延伸,实现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全方位覆盖,提高农产品在烘干、保鲜、仓储、冷链和销售等环节上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加速全县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
  采访支持单位: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延安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