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榆林城,榆林人
商子雍
尽管出生在西安、生活在西安,但对位于千里之外的榆林城,还是早就知道的。不过最初,在我的心目中,榆林城只是一个边塞重镇。唐朝诗人陈陶有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说的就是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无定河是榆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称无定河,全长491公里,流经定边、靖边、米脂、绥德和清涧,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当年,中原的汉族政权抵御异族入侵的搏杀,有很多就发生在无定河两岸。1981年,我第一次造访榆林城时,曾特意登上了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美誉的镇北台,古时金戈铁马、战旗猎猎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禁不住心潮澎湃。
再往后,来榆林的次数多了,并且,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生活方式的优化,榆林的自然风光也理所当然成为吸引我眼球的所在。红碱淖的碧波荡漾、鸥鸟翻飞,麻黄梁黄土地貌的沟壑纵横、鬼斧神工,还有毛乌素沙漠从苍茫荒凉到绿树婆娑、绿草如茵的华丽转身,都让人流连忘返。至于最近一些年,榆林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更是让人无法忽视,2019年,我曾去柠条塔矿业公司讲课。2021年,我又到红柳林矿业公司采风。目睹从地下喷涌而出的乌金,我慨叹:曾为国家镇守边关,曾遭风沙肆虐多年,大自然如此丰厚地补偿榆林,应该!
从1981年春天第一次来榆林,到2022年夏日最近一次到斯地。四十个冬去春来,榆林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这一次,在榆阳老城区,与一个展览馆、名叫“走出家乡的榆林人”不期而遇。步入馆内,介绍近百年来从榆林走向全国的各界精英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历历在目,人数达到数百之多。细细看过以后,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深深的感动。
很长时间里,榆林在不少西安人的心目中,是和边远、荒凉、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好像不能简单地说这种认知是偏见,因为四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榆林,确实就有如是的感觉。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体量不大、条件也不是特别优越的平台上,一代又一代有能力、走遍全国的精英不断脱颖而出,如果再加上留在榆林、建设家乡的众多翘楚,你能不对榆林这么一个所谓的边远、荒凉、贫困之地,生发出仰慕、崇敬之心吗?
榆林的人才岂止是数量惊人!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榆林在文化领域里,出现了三位中国的顶级巨星,他们是民国时期的张季鸾、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柳青、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路遥。这三位贤人的业绩,想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无须多言,要说的是,陕西其他的地级市、还有副省级的省会城市西安,也如同榆林一般,在上个百年里的不同时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奉献出三位顶级文化巨擘的,还有吗?至于把审视的目光扩大到整个中国,在这一点上能够和榆林比肩的地级市,就是有,怕也是寥寥无几。
一代又一代的榆林精英,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宽阔胸怀、杰出能力,不断为榆林增添光彩;尤为可贵的是,这种意志、这种胸怀、这种能力,在普通的榆林人身上也清晰可见。1981年,我第一次来榆林时,曾听到过这样的市井俚语:“穿得阔,走得快,肚子里一满是酸白菜。”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只是对榆林女子并无恶意的调侃,而现在则认为,即就是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榆林人对自己形象的规范也一丝不苟,可敬!这一次来榆林,在榆阳区轻纺产业园,在大地种业农场展厅,在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在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美丽田园景区,我们曾与众多的榆林汉子、榆林老汉、榆林女子、榆林婆姨咫尺相向,亲切交谈。他们举止自如,谈吐得体,一个个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6月30日下午,在位于榆阳区的“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里,还发现了好几位熟人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我把高挂在墙上的画家耿建的照片拍下来,通过微信传给在西安的他。耿建老兄很快回复道:“谢谢老弟关注。我祖籍绥德,属榆林市管辖。”寥寥数语,却让我感到了浓浓的乡情。走出家乡却不忘家乡,而家乡,也时刻关注着在外打拼的游子。有人情味的榆林城,爱家乡的榆林人,榆林城的情和榆林人的情,是如此亲密无间地勾兑在一起,当然就能够推动榆林向着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大步前行!
礼赞榆林人;祝福榆林城!
尽管出生在西安、生活在西安,但对位于千里之外的榆林城,还是早就知道的。不过最初,在我的心目中,榆林城只是一个边塞重镇。唐朝诗人陈陶有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说的就是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无定河是榆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称无定河,全长491公里,流经定边、靖边、米脂、绥德和清涧,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当年,中原的汉族政权抵御异族入侵的搏杀,有很多就发生在无定河两岸。1981年,我第一次造访榆林城时,曾特意登上了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美誉的镇北台,古时金戈铁马、战旗猎猎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禁不住心潮澎湃。
再往后,来榆林的次数多了,并且,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生活方式的优化,榆林的自然风光也理所当然成为吸引我眼球的所在。红碱淖的碧波荡漾、鸥鸟翻飞,麻黄梁黄土地貌的沟壑纵横、鬼斧神工,还有毛乌素沙漠从苍茫荒凉到绿树婆娑、绿草如茵的华丽转身,都让人流连忘返。至于最近一些年,榆林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更是让人无法忽视,2019年,我曾去柠条塔矿业公司讲课。2021年,我又到红柳林矿业公司采风。目睹从地下喷涌而出的乌金,我慨叹:曾为国家镇守边关,曾遭风沙肆虐多年,大自然如此丰厚地补偿榆林,应该!
从1981年春天第一次来榆林,到2022年夏日最近一次到斯地。四十个冬去春来,榆林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这一次,在榆阳老城区,与一个展览馆、名叫“走出家乡的榆林人”不期而遇。步入馆内,介绍近百年来从榆林走向全国的各界精英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历历在目,人数达到数百之多。细细看过以后,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深深的感动。
很长时间里,榆林在不少西安人的心目中,是和边远、荒凉、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好像不能简单地说这种认知是偏见,因为四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榆林,确实就有如是的感觉。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体量不大、条件也不是特别优越的平台上,一代又一代有能力、走遍全国的精英不断脱颖而出,如果再加上留在榆林、建设家乡的众多翘楚,你能不对榆林这么一个所谓的边远、荒凉、贫困之地,生发出仰慕、崇敬之心吗?
榆林的人才岂止是数量惊人!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榆林在文化领域里,出现了三位中国的顶级巨星,他们是民国时期的张季鸾、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柳青、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路遥。这三位贤人的业绩,想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无须多言,要说的是,陕西其他的地级市、还有副省级的省会城市西安,也如同榆林一般,在上个百年里的不同时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奉献出三位顶级文化巨擘的,还有吗?至于把审视的目光扩大到整个中国,在这一点上能够和榆林比肩的地级市,就是有,怕也是寥寥无几。
一代又一代的榆林精英,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宽阔胸怀、杰出能力,不断为榆林增添光彩;尤为可贵的是,这种意志、这种胸怀、这种能力,在普通的榆林人身上也清晰可见。1981年,我第一次来榆林时,曾听到过这样的市井俚语:“穿得阔,走得快,肚子里一满是酸白菜。”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只是对榆林女子并无恶意的调侃,而现在则认为,即就是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榆林人对自己形象的规范也一丝不苟,可敬!这一次来榆林,在榆阳区轻纺产业园,在大地种业农场展厅,在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在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美丽田园景区,我们曾与众多的榆林汉子、榆林老汉、榆林女子、榆林婆姨咫尺相向,亲切交谈。他们举止自如,谈吐得体,一个个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6月30日下午,在位于榆阳区的“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里,还发现了好几位熟人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我把高挂在墙上的画家耿建的照片拍下来,通过微信传给在西安的他。耿建老兄很快回复道:“谢谢老弟关注。我祖籍绥德,属榆林市管辖。”寥寥数语,却让我感到了浓浓的乡情。走出家乡却不忘家乡,而家乡,也时刻关注着在外打拼的游子。有人情味的榆林城,爱家乡的榆林人,榆林城的情和榆林人的情,是如此亲密无间地勾兑在一起,当然就能够推动榆林向着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大步前行!
礼赞榆林人;祝福榆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