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旬阳拐枣:好风景也是“好钱景”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仲夏时节,瓜果飘香。6月9日,记者走进旬阳市甘溪镇高庄村,看到一棵棵拐枣树枝繁叶茂,几名村民正在拐枣园里除草施肥,干得热火朝天。
“现在栽种的都是新品种拐枣树,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果农赵荣发说,“我种了3亩拐枣,一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拐枣成熟时,合作社统一收购,还有游客过来采摘,销路一点也不愁。”
拐枣其貌不扬,歪歪扭扭,但全身都是“宝”。其树皮、种子、果实均可入药,尤其是果肉果梗因富含黄酮、生物酶、多糖等元素,是生产拐枣酒、醋、饮料等功能产品的优质原料。旬阳地处秦巴腹地,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气候湿润舒适,年光照充足,水质洁净,土壤排水性好,为拐枣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多为野生,部分人工栽植,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000米区域。作为一项传统的特色农产品,旬阳拐枣一直以果个大、汁液多、味香甜而闻名远近,并在生态、历史、人文等诸多优势因素的聚合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发展活力。
为充分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潜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对旬阳拐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旬阳市也以此为契机,立足生态优势,以做大做强拐枣产业为目标,一方面利用野生拐枣种质资源进行培育、栽植,确保品种纯正;一方面设立种植、管理、加工等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同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栽培方法,对拐枣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确保栽植一块成活一块。在各方精心培育下,2017年,旬阳拐枣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旬阳市成立了拐枣国际研发中心,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聚焦拐枣新品种研发、资源转化技术集成和推广共同发力。随着各项举措精准落地,旬阳拐枣种植规模突飞猛进,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拐枣种植面积已扩展至4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亩,年产鲜果达8万吨,占全国拐枣总产量80%以上,实现产值近1.6亿元,带动近7万户农户受益。
作为“中国拐枣之乡”,旬阳名副其实;作为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旬阳拐枣也将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建成世界一流拐枣研发中心和全国最大拐枣加工综合产业园区、总产值突破50亿元等目标的实现,呈现竞争有实力、品牌有内涵、增收更有效的发展态势。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仲夏时节,瓜果飘香。6月9日,记者走进旬阳市甘溪镇高庄村,看到一棵棵拐枣树枝繁叶茂,几名村民正在拐枣园里除草施肥,干得热火朝天。
“现在栽种的都是新品种拐枣树,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果农赵荣发说,“我种了3亩拐枣,一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拐枣成熟时,合作社统一收购,还有游客过来采摘,销路一点也不愁。”
拐枣其貌不扬,歪歪扭扭,但全身都是“宝”。其树皮、种子、果实均可入药,尤其是果肉果梗因富含黄酮、生物酶、多糖等元素,是生产拐枣酒、醋、饮料等功能产品的优质原料。旬阳地处秦巴腹地,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气候湿润舒适,年光照充足,水质洁净,土壤排水性好,为拐枣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多为野生,部分人工栽植,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000米区域。作为一项传统的特色农产品,旬阳拐枣一直以果个大、汁液多、味香甜而闻名远近,并在生态、历史、人文等诸多优势因素的聚合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发展活力。
为充分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潜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对旬阳拐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旬阳市也以此为契机,立足生态优势,以做大做强拐枣产业为目标,一方面利用野生拐枣种质资源进行培育、栽植,确保品种纯正;一方面设立种植、管理、加工等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同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栽培方法,对拐枣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确保栽植一块成活一块。在各方精心培育下,2017年,旬阳拐枣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旬阳市成立了拐枣国际研发中心,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聚焦拐枣新品种研发、资源转化技术集成和推广共同发力。随着各项举措精准落地,旬阳拐枣种植规模突飞猛进,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拐枣种植面积已扩展至4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亩,年产鲜果达8万吨,占全国拐枣总产量80%以上,实现产值近1.6亿元,带动近7万户农户受益。
作为“中国拐枣之乡”,旬阳名副其实;作为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旬阳拐枣也将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建成世界一流拐枣研发中心和全国最大拐枣加工综合产业园区、总产值突破50亿元等目标的实现,呈现竞争有实力、品牌有内涵、增收更有效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