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产业振兴展新颜
打造“生态经济” 蹚出致富新路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通讯员 张恤民 王湘钰
  5月28日,天空湛蓝如镜,大地绿草如茵。在洋县槐树关镇王湾村的优质桃园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善正在采摘桃子,商贩们忙碌地装箱外运。
  该村种桃历史悠久。前几年,针对果桃老化、产量不大、产值不高、包装销售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王宝善从杨凌农高会上精选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血桃2号、早春王桃、早油蟠等品种,解决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目前,全村桃树面积由最初的200多亩增加到800多亩,让荒坡变成了“花果山”,年收入300多万元。如今,该村抓住乡村旅游的契机,利用本村桃园集中地优势,“春季桃花观光,夏季摘桃体验”的休闲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洋县依靠优越的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培植方式,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经济增速的引擎,绿色满眼、硕果累累,帮助百姓奔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位于梨园景区的洋县朱鹮农业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区,园内绿色宜人,串串绿中泛红的葡萄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在园区的各个观赏点,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谈笑中呼吸新鲜空气。该园区占地500多亩,先后建成了梨果、葡萄、樱桃、紫心红薯等有机农业示范区,丹桂、红枫、樱花、银杏风景园林示范区以及其他特种作物示范区20余个。
  该园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迅速,种植模式不断优化,不仅对原有果树进行改良,还积极建设新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有机产业,已和草坝优质梨园互为一体,构成一道绿色风景线,梨园面积达1万余亩,年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同时,园区吸纳务工群众300余人,年增加收入超过600万元。
  走进纸坊街道草坝村梨园,即使你低头,硕大的梨果也不时撞上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指着一棵挂满黄金梨的果树说:“像这棵有五年树龄的梨树产量达300多斤,至少能卖500元。目前草坝村近4000亩梨园中有1500亩黄金梨,每亩优质梨可收入1.2万元。同时村上还规模化发展优质黑米5600亩,增收达12万元。”
  在洋县东部大山深处的桑溪镇夭庄村陈树华的吊瓜园里,长势喜人的瓜蔓已布满了整个架棚,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高产年。谈起种植吊瓜,陈树华夫妇喜笑颜开。过去他们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忙到头除了有粮食以外,经济收入很少。后来,他们在帮扶干部的建议和支持下,发展吊瓜,一举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被称为“陕南厚朴第一村”的关帝镇大西沟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林、把经济效益较好的厚朴中药材列为主导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该村种植厚朴达2.8万亩,占山林面积的42%,人均种植达50亩,年总收入300万元。
  目前,洋县以菜、果、药、米等绿色有机产业发展迅猛,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85种15.1万亩,实现产值13.3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