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沃野田畴织锦绣 特色农业竞芳菲
陇县永盛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羊舍里的奶山羊。
展销会上,郑辉满心欢喜地向参会者展示自家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
洛川苹果丰收。(资料图)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五月的三秦大地生机勃勃,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潮。温室大棚里果香四溢,圈舍里牛羊膘肥体壮,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
近年来,我省实施项目带动,推进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品牌营销,弥补产业短板,进一步提升“陕牌”农产品竞争力,各地特色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各放异彩,全省农业发展“百花齐放”。浸润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三秦大地,已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1 联农带农 羊乳产业助农增收
5月11日一大早,宋爱武拉着一车草料进了羊舍。“来来来,吃早饭啦。”伴随着一声吆喝,原本安静的羊舍瞬间热闹起来,几只奶山羊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等着投喂。宋爱武依次给每个食槽里添满草料后,笑眯眯地看着羊儿们争食。
49岁的宋爱武是陇县温水镇田家河村的致富带头人。1997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宋爱武一直在南方工作。2010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经过考察调研,宋爱武认为奶山羊养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放手一搏。
2012年底,陇县永盛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0年间,从最初的几十只羊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只,合作社从7名社员壮大到近百名。联合温水镇5家规模化养殖场,宋爱武又牵头成立了奶山羊养殖联合社,覆盖全镇24个村,奶山羊存栏1.2万只,大家合力将奶山羊养殖做成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陇县奶山羊存栏51.2万只,年产鲜奶8.8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8亿元;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乳品加工企业3家,年乳粉加工能力达10万吨,扶持农户2265户。奶山羊全产业链带动贫困群众4861户,户均增收1667元。
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奶山羊是我省在全国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陕西提出发展以千亿级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面构建品牌引领、加工带动、农户参与、多方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驰名的奶山羊产业集群示范区。
2021年,全省奶山羊存栏约260万只,羊奶产量约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30亿元;全省奶山羊良种规模、产业聚集度、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市场占有量等7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
2 合力抱团 设施农业势头强劲
5月11日,在泾阳县云阳镇大里村的蔬菜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西红柿缀满枝头,几名工人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藤蔓间忙着采摘,一筐筐西红柿“乘坐”轨道运输车被运往棚外。
看着大棚里的西红柿长势正好,种植户李永杰难掩心中喜悦。“以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缺乏技术,种出来的果子品质不行,卖不上好价。自从加入合作社,选苗、种植、销售都有人指导,果子品相好了,品质高了,也能卖上好价钱。”李永杰目前有60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黄瓜,预计今年一座棚收益达5万元。
李永杰所说的合作社,正是泾阳县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2015年成立初的5名社员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到3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2000余人靠着种菜过上了好日子。”合作社负责人郑辉说,接下来,合作社计划打通社区供应链,同时将园区升级打造为以蔬菜为主题的农旅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据了解,泾阳蔬菜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经过多年发展,泾阳蔬菜产业规模已扩展至38万亩,产业效益持续增长,在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如今,设施农业已成为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也为乡村产业全面发展蓄足了后劲。按照“省级做板块,市县扩规模”的思路,全省加大资金与技术扶持力度。每年列支近2亿元,大力支持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形成榆林北部冷凉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关中东部瓜果区、西咸都市农业区、陕南食用菌五大设施农业板块,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增强。
“截至2021年底,全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371万亩,总产量1191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70亿元,稳居西北首位。”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3 擦亮品牌 果业发展提质增效
“留大去小是第一原则。选留中心果、果型端正的果,疏除边果、小果。如个别树坐果不均衡,可以适当多留果。”5月14日清晨,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职业农民杜民子在自家果园给几位工人讲解疏果技术。说话间,他便熟练地掐下几颗不合格的幼果。
“正确、合理地疏果有助于促进果实增大、品质提高,达到优质、高产、稳产,减少病虫害等作用。”杜民子是一位管理苹果树的“老把式”,在与果树打交道的30多年间,他摸索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2016年,杜民子挖掉30亩老品种果树,建设了矮化密植果园。去年,亩产量达4000公斤,每亩地收入近3万元。“今年,我准备继续扩大矮化密植果园面积,再重新铺设滴灌设施,我相信以后的收入会越来越好。”杜民子对苹果产业信心满满。
2021年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产量98.5万吨,总产值突破110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洛川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洛川苹果是我省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着力做大做强“3+X”农业特色产业,苹果、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全球每7个苹果、每4个猕猴桃,就有1个来自陕西。2021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96.46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242.46万吨,猕猴桃产量129.4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的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等6个品牌榜上有名。
数据是陕西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注解,勾勒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繁荣兴旺的壮美画卷。如今,苹果、猕猴桃、羊乳等特色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栋梁,助推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展销会上,郑辉满心欢喜地向参会者展示自家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
洛川苹果丰收。(资料图)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五月的三秦大地生机勃勃,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潮。温室大棚里果香四溢,圈舍里牛羊膘肥体壮,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
近年来,我省实施项目带动,推进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品牌营销,弥补产业短板,进一步提升“陕牌”农产品竞争力,各地特色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各放异彩,全省农业发展“百花齐放”。浸润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三秦大地,已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1 联农带农 羊乳产业助农增收
5月11日一大早,宋爱武拉着一车草料进了羊舍。“来来来,吃早饭啦。”伴随着一声吆喝,原本安静的羊舍瞬间热闹起来,几只奶山羊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等着投喂。宋爱武依次给每个食槽里添满草料后,笑眯眯地看着羊儿们争食。
49岁的宋爱武是陇县温水镇田家河村的致富带头人。1997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宋爱武一直在南方工作。2010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经过考察调研,宋爱武认为奶山羊养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放手一搏。
2012年底,陇县永盛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0年间,从最初的几十只羊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只,合作社从7名社员壮大到近百名。联合温水镇5家规模化养殖场,宋爱武又牵头成立了奶山羊养殖联合社,覆盖全镇24个村,奶山羊存栏1.2万只,大家合力将奶山羊养殖做成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陇县奶山羊存栏51.2万只,年产鲜奶8.8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8亿元;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乳品加工企业3家,年乳粉加工能力达10万吨,扶持农户2265户。奶山羊全产业链带动贫困群众4861户,户均增收1667元。
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奶山羊是我省在全国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陕西提出发展以千亿级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面构建品牌引领、加工带动、农户参与、多方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驰名的奶山羊产业集群示范区。
2021年,全省奶山羊存栏约260万只,羊奶产量约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30亿元;全省奶山羊良种规模、产业聚集度、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市场占有量等7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
2 合力抱团 设施农业势头强劲
5月11日,在泾阳县云阳镇大里村的蔬菜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西红柿缀满枝头,几名工人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藤蔓间忙着采摘,一筐筐西红柿“乘坐”轨道运输车被运往棚外。
看着大棚里的西红柿长势正好,种植户李永杰难掩心中喜悦。“以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缺乏技术,种出来的果子品质不行,卖不上好价。自从加入合作社,选苗、种植、销售都有人指导,果子品相好了,品质高了,也能卖上好价钱。”李永杰目前有60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黄瓜,预计今年一座棚收益达5万元。
李永杰所说的合作社,正是泾阳县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2015年成立初的5名社员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到3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2000余人靠着种菜过上了好日子。”合作社负责人郑辉说,接下来,合作社计划打通社区供应链,同时将园区升级打造为以蔬菜为主题的农旅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据了解,泾阳蔬菜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经过多年发展,泾阳蔬菜产业规模已扩展至38万亩,产业效益持续增长,在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如今,设施农业已成为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也为乡村产业全面发展蓄足了后劲。按照“省级做板块,市县扩规模”的思路,全省加大资金与技术扶持力度。每年列支近2亿元,大力支持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形成榆林北部冷凉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关中东部瓜果区、西咸都市农业区、陕南食用菌五大设施农业板块,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增强。
“截至2021年底,全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371万亩,总产量1191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70亿元,稳居西北首位。”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3 擦亮品牌 果业发展提质增效
“留大去小是第一原则。选留中心果、果型端正的果,疏除边果、小果。如个别树坐果不均衡,可以适当多留果。”5月14日清晨,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职业农民杜民子在自家果园给几位工人讲解疏果技术。说话间,他便熟练地掐下几颗不合格的幼果。
“正确、合理地疏果有助于促进果实增大、品质提高,达到优质、高产、稳产,减少病虫害等作用。”杜民子是一位管理苹果树的“老把式”,在与果树打交道的30多年间,他摸索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2016年,杜民子挖掉30亩老品种果树,建设了矮化密植果园。去年,亩产量达4000公斤,每亩地收入近3万元。“今年,我准备继续扩大矮化密植果园面积,再重新铺设滴灌设施,我相信以后的收入会越来越好。”杜民子对苹果产业信心满满。
2021年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产量98.5万吨,总产值突破110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洛川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洛川苹果是我省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着力做大做强“3+X”农业特色产业,苹果、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全球每7个苹果、每4个猕猴桃,就有1个来自陕西。2021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96.46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242.46万吨,猕猴桃产量129.4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的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等6个品牌榜上有名。
数据是陕西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注解,勾勒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繁荣兴旺的壮美画卷。如今,苹果、猕猴桃、羊乳等特色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栋梁,助推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