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服务新平台

本报讯(吴武刚 记者 张恒)5月20日,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陕西农村报主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刊(以下简称《专刊》)正式发刊。
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扶持措施、强化指导服务、深化示范创建,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产业类型日趋多样、合作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4816家,入社农户达到206万户,基本实现行政村、主导产业和产业农户全覆盖。2020年全省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成员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较非社员高出近25%。合作社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发展农业产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导好、服务好、宣传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我省推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实体、技术推广的有效渠道和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经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陕西日报社同意,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本报主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刊正式推出。
《专刊》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新近出台的《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对全省11个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体推进试点县及全省299个国家级示范社中的30家佼佼者进行集中采访报道。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办法,推出一批现象级的主题报道,突出合作社领着农民干、做给群众看,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对合作社的报道,深入宣传我省持续深化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重点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围绕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培育乳制品、生猪、苹果、蔬菜、茶叶5条千亿级产业链和肉羊肉牛、家禽、猕猴桃、食用菌4条三百亿至五百亿级产业链。《专刊》还将结合实际以全媒体形式开设及开展服务合作社的相关栏目和活动。
针对做好《专刊》和合作社宣传工作的有关事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副厅长张盈安分别作了批示。5月17日,本报已派出业务能力突出、采访作风过硬的记者奔赴全省一线合作社,力争采写出一批“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现场新闻,讲述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情、用心、用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来自合作社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