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消费帮扶中,孙延明(中)购买村民农产品。
汪显明在烟地查看烟苗长势。
赵泽(右)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果园受冻情况。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如今的青年一代,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年轻活力融入新时代发展,在广袤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拼搏奋斗,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无悔的青春答卷。
1 青春在驻村工作中熠熠闪光
“咱村能发展得这么好,多亏了延明和他的同事。”“就是,这两年村上真是大变样呀。”5月9日,在岚皋县城关镇永丰村的小巷中,几位正在闲聊的老人提起驻村干部孙延明赞不绝口。
孙延明是省农业农村厅园艺站的一名青年干部,去年10月18日成为永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当天,他就开始入户走访。“一个年轻娃娃,能干成啥大事?”村民刚开始充满质疑。孙延明并未急着解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随后几天,为了填写村民收入核查表,他加班加点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反复核对,不到4天时间就对全村300余户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了有效核算。
利用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的优势,孙延明和同事经常到村民家中“串门”。一次走访时,他们了解到,村民李公志一家由于住房离下山公路还有200多米距离,每逢下雨路又陡又滑,非常危险。为此,孙延明多次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终于申请到了修建李公志连户路的指标。
按照政策要求,连户路的补贴标准为每米80元,超出200米之外的部分政府不予补贴。但实际情况是,李公志家门口的修建路程已超过200米,除了补助资金外,还需要农户自己掏一部分资金。根据之前的走访调查,孙延明了解到李公志家并没有能力来支付这笔资金。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提出,不如由帮扶干部自发组织一次捐款,为李公志家解决眼下的难题。于是,在城关镇政府的组织下,永丰村的帮扶干部纷纷响应,很快便筹集到3000余元,填补了修路资金的不足。目前,李公志家门口的道路已完成硬化,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连心路”。
正是这一件事,让村民对孙延明刮目相看,他也正式打开了驻村的工作局面。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通过在基层的锻炼,小到群众的民情民意,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孙延明都能够在工作中掌握了解。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为村上干出更多实事。”孙延明表示,接下来他会再接再厉,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做好村上产业发展,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2 年轻书记田间地头栽烟忙
5月10日,在凤县留凤关镇孔家庄村的烤烟育苗大棚里,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汪显明一边与村民了解烤烟苗长势,一边帮忙移栽。一株株烟苗在养分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一边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总结烤烟种植技术,一边从购买的书籍上学习烤烟技术,通过科学种烟,全村村民的烤烟种植技术逐年提高。”汪显明自豪地说。
2012年退伍回乡的汪显明看着村里发展滞后,产业单一,一心想要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家乡做点事情。针对村上实际,他便在家试着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山羊养殖等产业。
201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汪显明结合村上现有的产业结构,打算确立以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在学习和摸索中,他逐渐掌握了全套烤烟苗种植流程,很快成了当地烤烟种植的“土专家”。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汪显明带头成立孔家庄村烤烟合作社,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进行烤烟种植。村上的烤烟面积最多时达860余亩,创造经济价值2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在10万元以上。
“2019年底我们村建成温室双拱育苗大棚,告别了原始的两段式嫁接育苗,提高了烟苗成活率,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汪显明告诉记者,烤烟产业既可以打消农户的销售疑虑,又可以很好地解决村里部分土地撂荒和劳动力闲置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几年来,在汪显明的带领下,村上修了桥,打了机井,修建了1000余米河堤,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今年,该村争取资金修建的70间林麝圈舍现已完工,接下来计划再修建150间,并采用与村民或者养殖大户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汪书记带着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我们村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可观的收入,村上新修了道路,加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村民张宏斌说,他相信以后村上的变化会越来越大,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能干成多少大事,而在于能对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虽然我身处平凡的岗位上,但我相信,我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家乡一点点变好,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更久。”汪显明说。
3 “白面书生”成为“农事通”
“看着白白净净的,没想到干农活还是一把好手。”5月8日,志丹县金丁镇杨湾村的一块农田里,几位村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赵泽边种玉米边聊天。前面的村民用锄头刨出一个个小坑,赵泽跟在后面提着一袋玉米种子,在每个小坑里撒上两三粒种子,然后再把小坑踩平,这活干得得心应手。
去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时间,23岁的赵泽就成了杨湾村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
初来乍到,为了尽快了解村上情况,赵泽在村里走访时一进门就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家长里短问个不停。很快,他就和村民熟络起来。之后,无论是调解纠纷,还是下地帮忙,赵泽总是冲在最前面。
4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志丹县境内的苹果花大面积受冻。看着愁容满面的村民,赵泽心里也犯起了愁,面对芸苔素、多抗霉素等药品名字,村民都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使用。赵泽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安心。
随后,赵泽及时统计各户受损情况,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咨询农业专家等方式了解相关补救措施。同时,他和同事挨家挨户上门指导,什么样的果园该用什么药,每种药的比例、剂量应该怎么把控,他都事无巨细地耐心讲解。
午休时间,赵泽积极做好果园温度监测,对于温度低于零下1摄氏度的情况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上报,并组织果农适时熏烟,全力保障果园花期防冻工作顺利开展。
经过10多天的共同努力,大家对苹果花期冻害进行了有力补救,最大限度降低了冻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做农村工作不仅仅是说群众语言,还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因为对家乡的热爱,我想让这个村子尽快富起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赵泽自豪地说,如今的他正逐渐融入农村生活中,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农村通”,大家都买他的“账”。
汪显明在烟地查看烟苗长势。
赵泽(右)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果园受冻情况。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如今的青年一代,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年轻活力融入新时代发展,在广袤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拼搏奋斗,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无悔的青春答卷。
1 青春在驻村工作中熠熠闪光
“咱村能发展得这么好,多亏了延明和他的同事。”“就是,这两年村上真是大变样呀。”5月9日,在岚皋县城关镇永丰村的小巷中,几位正在闲聊的老人提起驻村干部孙延明赞不绝口。
孙延明是省农业农村厅园艺站的一名青年干部,去年10月18日成为永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当天,他就开始入户走访。“一个年轻娃娃,能干成啥大事?”村民刚开始充满质疑。孙延明并未急着解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随后几天,为了填写村民收入核查表,他加班加点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反复核对,不到4天时间就对全村300余户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了有效核算。
利用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的优势,孙延明和同事经常到村民家中“串门”。一次走访时,他们了解到,村民李公志一家由于住房离下山公路还有200多米距离,每逢下雨路又陡又滑,非常危险。为此,孙延明多次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终于申请到了修建李公志连户路的指标。
按照政策要求,连户路的补贴标准为每米80元,超出200米之外的部分政府不予补贴。但实际情况是,李公志家门口的修建路程已超过200米,除了补助资金外,还需要农户自己掏一部分资金。根据之前的走访调查,孙延明了解到李公志家并没有能力来支付这笔资金。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提出,不如由帮扶干部自发组织一次捐款,为李公志家解决眼下的难题。于是,在城关镇政府的组织下,永丰村的帮扶干部纷纷响应,很快便筹集到3000余元,填补了修路资金的不足。目前,李公志家门口的道路已完成硬化,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连心路”。
正是这一件事,让村民对孙延明刮目相看,他也正式打开了驻村的工作局面。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通过在基层的锻炼,小到群众的民情民意,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孙延明都能够在工作中掌握了解。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为村上干出更多实事。”孙延明表示,接下来他会再接再厉,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做好村上产业发展,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2 年轻书记田间地头栽烟忙
5月10日,在凤县留凤关镇孔家庄村的烤烟育苗大棚里,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汪显明一边与村民了解烤烟苗长势,一边帮忙移栽。一株株烟苗在养分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一边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总结烤烟种植技术,一边从购买的书籍上学习烤烟技术,通过科学种烟,全村村民的烤烟种植技术逐年提高。”汪显明自豪地说。
2012年退伍回乡的汪显明看着村里发展滞后,产业单一,一心想要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家乡做点事情。针对村上实际,他便在家试着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山羊养殖等产业。
201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汪显明结合村上现有的产业结构,打算确立以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在学习和摸索中,他逐渐掌握了全套烤烟苗种植流程,很快成了当地烤烟种植的“土专家”。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汪显明带头成立孔家庄村烤烟合作社,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进行烤烟种植。村上的烤烟面积最多时达860余亩,创造经济价值2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在10万元以上。
“2019年底我们村建成温室双拱育苗大棚,告别了原始的两段式嫁接育苗,提高了烟苗成活率,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汪显明告诉记者,烤烟产业既可以打消农户的销售疑虑,又可以很好地解决村里部分土地撂荒和劳动力闲置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几年来,在汪显明的带领下,村上修了桥,打了机井,修建了1000余米河堤,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今年,该村争取资金修建的70间林麝圈舍现已完工,接下来计划再修建150间,并采用与村民或者养殖大户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汪书记带着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我们村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可观的收入,村上新修了道路,加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村民张宏斌说,他相信以后村上的变化会越来越大,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能干成多少大事,而在于能对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虽然我身处平凡的岗位上,但我相信,我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家乡一点点变好,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更久。”汪显明说。
3 “白面书生”成为“农事通”
“看着白白净净的,没想到干农活还是一把好手。”5月8日,志丹县金丁镇杨湾村的一块农田里,几位村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赵泽边种玉米边聊天。前面的村民用锄头刨出一个个小坑,赵泽跟在后面提着一袋玉米种子,在每个小坑里撒上两三粒种子,然后再把小坑踩平,这活干得得心应手。
去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时间,23岁的赵泽就成了杨湾村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
初来乍到,为了尽快了解村上情况,赵泽在村里走访时一进门就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家长里短问个不停。很快,他就和村民熟络起来。之后,无论是调解纠纷,还是下地帮忙,赵泽总是冲在最前面。
4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志丹县境内的苹果花大面积受冻。看着愁容满面的村民,赵泽心里也犯起了愁,面对芸苔素、多抗霉素等药品名字,村民都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使用。赵泽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安心。
随后,赵泽及时统计各户受损情况,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咨询农业专家等方式了解相关补救措施。同时,他和同事挨家挨户上门指导,什么样的果园该用什么药,每种药的比例、剂量应该怎么把控,他都事无巨细地耐心讲解。
午休时间,赵泽积极做好果园温度监测,对于温度低于零下1摄氏度的情况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上报,并组织果农适时熏烟,全力保障果园花期防冻工作顺利开展。
经过10多天的共同努力,大家对苹果花期冻害进行了有力补救,最大限度降低了冻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做农村工作不仅仅是说群众语言,还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因为对家乡的热爱,我想让这个村子尽快富起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赵泽自豪地说,如今的他正逐渐融入农村生活中,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农村通”,大家都买他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