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高山深处茶飘香 生态富民产业旺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5月8日,记者走进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满目皆绿,茶香扑鼻。错落有致的茶山上,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中,手指翻飞间将刚刚冒出芽头的鲜叶采摘下来。
“家里种了几亩象园茶,闲暇时我还在村里的茶园打零工,一天能挣一二百元,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象园村茶农刘道安对茶树情有独钟,种茶务茶也爱茶,“这几年象园茶名气越来越大,在管理、采摘、加工上要求也高了。大家按照规范深耕细作,不光提升了茶叶品质,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境内山大沟深,坡陡林茂,气候温和,日照足,湿度大,土壤多为中至微酸性黄棕砂壤土质,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造就了镇安象园茶独特的品质。其最大的特点是,多选用清明前后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形美观,嫩绿光润,香气清幽。冲泡后,汤色新绿,清澈明亮,回甘持久,不仅绿色有机、栗香味浓,而且极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镇安象园茶因产自镇安县象园沟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元年,江南刘氏自南方引进茶种在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种植成功,是商洛地区种植茶叶最早的县之一。多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象园茶在镇安的高山深处生生不息,从最初的几亩茶园,逐步发展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位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2015年,镇安象园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为助推象园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镇安县因地制宜,在栽植上,以海拔800米以上坡地为主,采取茶栗相间的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每一寸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地,建成林茶间种相得益彰的高山茶园;在管理上,坚持粗放管理,不用药、不施肥、不灌溉,让茶树保持原生态自然生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炒后烘、两炒两烘的加工工艺,以此提高香气,同时保证色泽鲜嫩。
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使象园茶品质和品牌得到了双提升。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做优茶产业,近年来,镇安县坚持绿色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扩规模、提效益、创品牌,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目前,镇安全县种植茶叶10余万亩,培育茶叶企业、加工厂、专业合作社70多家,先后开发绿茶、白茶、红茶3个品系10多个品种,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如今,以象园茶为主导的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呈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真正实现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5月8日,记者走进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满目皆绿,茶香扑鼻。错落有致的茶山上,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中,手指翻飞间将刚刚冒出芽头的鲜叶采摘下来。
“家里种了几亩象园茶,闲暇时我还在村里的茶园打零工,一天能挣一二百元,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象园村茶农刘道安对茶树情有独钟,种茶务茶也爱茶,“这几年象园茶名气越来越大,在管理、采摘、加工上要求也高了。大家按照规范深耕细作,不光提升了茶叶品质,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境内山大沟深,坡陡林茂,气候温和,日照足,湿度大,土壤多为中至微酸性黄棕砂壤土质,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造就了镇安象园茶独特的品质。其最大的特点是,多选用清明前后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形美观,嫩绿光润,香气清幽。冲泡后,汤色新绿,清澈明亮,回甘持久,不仅绿色有机、栗香味浓,而且极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镇安象园茶因产自镇安县象园沟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元年,江南刘氏自南方引进茶种在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种植成功,是商洛地区种植茶叶最早的县之一。多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象园茶在镇安的高山深处生生不息,从最初的几亩茶园,逐步发展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位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2015年,镇安象园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为助推象园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镇安县因地制宜,在栽植上,以海拔800米以上坡地为主,采取茶栗相间的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每一寸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地,建成林茶间种相得益彰的高山茶园;在管理上,坚持粗放管理,不用药、不施肥、不灌溉,让茶树保持原生态自然生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炒后烘、两炒两烘的加工工艺,以此提高香气,同时保证色泽鲜嫩。
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使象园茶品质和品牌得到了双提升。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做优茶产业,近年来,镇安县坚持绿色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扩规模、提效益、创品牌,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目前,镇安全县种植茶叶10余万亩,培育茶叶企业、加工厂、专业合作社70多家,先后开发绿茶、白茶、红茶3个品系10多个品种,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如今,以象园茶为主导的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呈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真正实现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