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油菜作绿肥,化作春泥果更甜
  本报记者 杨杰
  四月的延安春意正浓,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4月22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的一处苹果园里,一棵棵果树整齐排列,嫩绿的叶间点缀着粉白色的小花。果树行间郁郁葱葱的油菜也开满了花,微风轻拂,花香沁人心脾。谷延龙和妻子特意起了个大早,趁着凉快,早早就在果园里忙活起来。
  背着割草机,谷延龙在前面将油菜一段一段割下来,妻子则跟在身后一边检查有没有漏掉的,一边从地上捡起油菜秆盖在果树根部。一会儿工夫,几行油菜就割到了头,两口子坐在树下喝水休息。
  “果园里还能种油菜?”“好好的油菜,花开得正美,割了干啥?”……若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一定会有疑惑,但对于种了快10年苹果树的“资深”果农谷延龙来说,这不仅是自家苹果提质增产的“秘诀”,更是他的“致富密码”。
  “我们这地方本身就旱,种庄稼不行只能栽种苹果树。由于缺水,果子也结得不好,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提起自己的务果经历,谷延龙抬手抹了一把汗,慢悠悠地说道,“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果园覆盖油菜的新技术,土壤里的水分保住了,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多,不光果树产量提高,味道也比以前更好了。”谷延龙怎么也没想到,原先指望不上的苹果园现在竟然成了家里的“支柱产业”。13亩果园,一年能卖8万多元。
  谷延龙所说的新技术,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建利带领团队研发的陕北山地果园覆盖油菜栽培及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该技术立足陕北山地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有机肥源短缺等因素,筛选出适宜陕北果园种植的强冬性和多功能性油菜品种,再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确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带动果农增收。
  “山地果园间作油菜,蕾薹期能采菜薹,开花之后吸引游客来旅游,最后就地割了覆盖地面,或者作为冬季牛羊饲料,牛羊粪便通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能作为山地苹果的优质有机肥,这就形成了一种生态循环模式。”杨建利告诉记者,这样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更拓宽了果农的增收渠道,让他们越种越有劲,越过越富裕。
  如今,这项绿色、循环、高效的生产技术正在陕北的山地果园间“遍地开花”,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近三年来,该技术已在我省苹果主产县区累计推广93.69万亩,新增产值6.03亿元。
  割完最后一行油菜,谷延龙把工具收拾好装上车,站在地头盘算着:“接下来就剩耕地了,把这些油菜秆翻进土里,水分养分都不愁了。”望着眼前开满花的苹果树,他坚信,只要踏实肯干,用对方法,就一定能把苹果园管得更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