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科特派”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安康千名科技特派员助力当地农业生产
    平利县龙头村郁郁葱葱的茶园。(资料图)

    张文慧在给猕猴桃疏花。

    段龙飞(右)指导农户种植魔芋。(资料图)

    刘运华(右二)在指导茶园建设。(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安康围绕富硒茶、食用菌、魔芋、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1036名,一大批本土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士活跃在乡村田野一线,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1 张文慧:果农的“贴心人”
  张文慧作为一名90后科技特派员,最初时,果农们都在嘀咕:“这么年轻的女娃,能懂什么种植技术?”面对质疑,张文慧一如既往地为果农答疑解惑。时间一长,果农们都知道这个女娃技术过硬,经她指导的果园收益能够提高10%以上。从此,果农们将她当成“贴心人”。
  4月19日,记者在旬阳市棕溪镇华峡村合作社见到安康市农科院果蔬所副所长张文慧,她正在指导种植户为猕猴桃树疏蕾。“现在趁着猕猴桃还没开花先进行疏蕾,等到开花了把带病花、畸形花疏掉,这样生长出来的果子个头大、品质好。”张文慧说。
  该合作社负责人薛同丽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了50亩猕猴桃,过去不懂种植技术,树种得过密,每亩150株,树形没有进行合理地培育,徒长枝过多,不仅产量低,果子的品质也不好。后来在张文慧的指导下,挖掉了近一半的树,一部分改成了一杆两蔓树形。去年有十几亩进入了盛果期,收了2万多斤的果子,单果平均在100克以上,卖到了2元一个,收入21万元,每亩比没改造时多收入2000多元。”
  为了筛选适宜安康当地种植的好品种,几年来,张文慧和团队成员一共收集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400余份,建成了我省重要的猕猴桃资源圃;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2个,育成了“秦红”“安鑫”两个猕猴桃新品种。他们还针对陕南山坡地易旱、川道地易涝、猕猴桃树体娇弱易感病等情况,建立了以生产生态优质高端猕猴桃为目标,以促进根系生长为核心,以防涝抗旱为重点的山地生态猕猴桃栽培的技术。
  张文慧和团队成员在平利县西河镇、岚皋县四季镇、汉阴县双河口镇、石泉县饶峰镇、旬阳县棕溪镇等地建立示范点,对当地企业从建园规划、品种苗木、整形修剪、施肥排灌、病害防控等进行上门指导,并利用微信群为果农推销果品。张文慧所联系的猕猴桃种植企业达50余家,年培训基层农技员和果农2000余人,推动安康市发展猕猴桃6万余亩。
  2 段龙飞:首例杂交魔芋“安魔128”
  “我们为什么搞科研?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科研成果!只有研究出更多适合我们安康的魔芋种子,才能让乡亲们增收致富。”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特派员、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段龙飞在石泉县云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就魔芋品种选择、种芋处理以及种植关键技术对种植户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
  2013年,段龙飞来到安康市农科院从事魔芋育种研究工作。培育一个魔芋新品种,前期要从大量亲本中选择优质的资源进行杂交,后期需要在成千上万的杂交后代中选育优良单株,通过组培进行快速扩繁,最后还需要再回到大田进行检验,所以育种的工作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有成果。段龙飞坦言:“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时间越长,对魔芋种植的感情越深,甚至找到了育种的乐趣,也就放不下了。”
  5年时间,数不清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突破,2018年“安魔128”终于诞生了。这种花魔芋与白魔芋杂交的品种,与安康传统种植的花魔芋相比,抗病性强、繁育系数高(芋鞭多)、产量稳定,成为全省首例杂交魔芋品种。
  段龙飞告诉记者,“安魔128”种子现在能卖15元到20元,是种植户的首选。魔芋产业发展到今天,它已成为安康市产业链较长、有规模的工业化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魔芋产业二产规模产值已接近70亿元,综合产值估算已过百亿元大关,成为实实在在的百亿级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3 刘运华:为茶叶赋予兰花香型
  “我们主要从事无性系茶树新品种选育,茶饮新产品研发工作。”4月21日,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刘运华正忙着加工茶叶。
  刘运华告诉记者,他们开展了绿茶、红茶、白茶、紫阳金钱橘茶、黑毛茶等多种茶叶产品的加工技术研究。尤其是利用夏秋茶资源研制的兰花香型富硒绿茶申请了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方法以紫阳群体种夏秋茶鲜叶作为原料,优化采茶标准,将紫阳茶传统工艺与现代制茶技术相结合,改进杀青、烘焙、提香等加工工艺,成功研制出了兰花香型富硒绿茶,提高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在绿茶的各种香型中,兰花香型最为少见,普通加工方法很难得到,紫阳绿茶一般以烘青居多,香型多为嫩香、清香或栗香。
  茶叶研究所还研究出蜜香型红茶,克服了夏秋茶香气淡薄、苦涩味重的缺点,并独具浓郁花蜜香。同时,开展富硒红茶加工试验,研究了不同萎凋和摇青方式对红茶品质影响,提高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为安康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茶叶研究所先后在紫阳和平利成立茶叶专家工作站2个,组建富硒茶叶科技志愿服务队1支,在紫阳县科宏茶叶公司建立了农科院茶叶实验站1个,从品种选育、产业加工、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去年,就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全年开展茶叶线上与线下培训达3000人(次)。
  目前,安康市农科院试验地新建茶树资源圃20亩,引进了中茶108、中黄2号黄金芽、薮北种等共计30多个茶树品种。
  “我们把科研工作的重点调整到主导产业和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产业上来,还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提升了科研力量。‘十四五’期间,力争在魔芋、茶叶、猕猴桃、食用菌和特色食品方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知识产权的大成果,同时加大转化力度,使这些成果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安康市农科院院长张百忍说,今年,国家向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白河县选派了4个科技特派团,团成员来自中央和我省、市不同岗位专家共71人。随着科技特派团地入驻,安康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农业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本土科技人才专业能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将得到明显提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