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榆阳:发展“加速度” 民生“有温度”
榆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资料图)
乡村振兴看榆阳
高忠平 杜欣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25日,榆林市榆阳区2022年一季度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2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6亿元。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景象,全力冲刺“开局稳”“开门红”,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务实作风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榆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54.64 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全市第一,综合实力提升至全国地级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53位。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21年7月开工以来,经过8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位于榆阳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的矿物固废煤矸石及建筑固废综合处置循环再利用项目主体已完工。笔者在现场看到,两个直径160米的旋转窑炉拔地而起,相关技术设备已经安装完毕,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2021年以来,榆阳区集中开工4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个,引资总额达22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陕西百强企业1家,新注册外资企业2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榆林自然环境教育中心、中国算盘博物馆等精品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开放,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区新的文旅融合业态和消费市场加速形成。2021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亿元,建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榆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眼下,榆阳大地春意盎然,在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里,芝麻香瓜、草莓、麦芹等果蔬长势喜人,育苗基地的马铃薯、黄瓜、西红柿等幼苗破土而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的麦芹一年可以种5茬,年收入近20万元。”芹河镇张滩村的种植户袁春林一边介绍,一边忙着采摘、分拣、捆绑、打包麦芹。
榆阳区因地制宜、优化思路,实施“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玉米及饲草、马铃薯、林果、大漠蔬菜,羊子、肉牛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2021年,全区粮食产量达8.3亿斤,农业总产值达8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43元。
随着“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的持续深化,榆阳区乡村面貌正在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在孟家湾乡马场村闫有堂家,一张“人居环境整治达标卡”挂在了显眼位置。
“我们对农户的圈舍、伙场盘子、房前屋后卫生及家风建设进行打分,获90分以上的家庭可获得‘达标卡’,并给予物质奖励。目前全村已经发放125张,充分调动了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村容村貌得到了持续提升。”马场村党支部书记韩成龙说。该区还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首批15个村组1019户就地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镇川、金鸡滩等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21年,榆阳区大力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4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5.8%,实现林业总产值9.7亿元。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防火戒严“一号令”和封山禁牧“二号令”,投用“智慧林业管理平台”,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发挥林业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榆阳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成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出台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并于去年12月30日成功发放全市首张林业碳票,真正将林地空气变成了可用于交易的“真金白银”,助力“榆阳绿”绵延舒展。
“林业碳汇交易产生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生态建设中。通过购买林业碳票,不仅可以调动社会企业参与自主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还鼓励居民推行低碳生活的方式,在推动榆阳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榆阳区林业局局长秦刚说。
为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榆阳区统筹推进矿区生态治理、铁腕治污攻坚和环保督察整改,2021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9天,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隐患得到有效管控。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榆阳区投入4.7亿元,实施校建项目33个,新增学位6020个;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区95.7%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实现作业减量、课堂增效;安排2000万元重奖教育领域先进典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榆阳区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速。
同时,榆阳区深入推进健康榆阳建设,加快推动区中医院迁建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创新打造整合型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榆阳区还创新养老服务理念,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居家、社区、机构三方为抓手,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乡村振兴看榆阳
高忠平 杜欣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25日,榆林市榆阳区2022年一季度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2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6亿元。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景象,全力冲刺“开局稳”“开门红”,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务实作风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榆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54.64 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全市第一,综合实力提升至全国地级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53位。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21年7月开工以来,经过8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位于榆阳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的矿物固废煤矸石及建筑固废综合处置循环再利用项目主体已完工。笔者在现场看到,两个直径160米的旋转窑炉拔地而起,相关技术设备已经安装完毕,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2021年以来,榆阳区集中开工4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个,引资总额达22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陕西百强企业1家,新注册外资企业2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榆林自然环境教育中心、中国算盘博物馆等精品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开放,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区新的文旅融合业态和消费市场加速形成。2021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亿元,建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榆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眼下,榆阳大地春意盎然,在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里,芝麻香瓜、草莓、麦芹等果蔬长势喜人,育苗基地的马铃薯、黄瓜、西红柿等幼苗破土而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的麦芹一年可以种5茬,年收入近20万元。”芹河镇张滩村的种植户袁春林一边介绍,一边忙着采摘、分拣、捆绑、打包麦芹。
榆阳区因地制宜、优化思路,实施“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玉米及饲草、马铃薯、林果、大漠蔬菜,羊子、肉牛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2021年,全区粮食产量达8.3亿斤,农业总产值达8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43元。
随着“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的持续深化,榆阳区乡村面貌正在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在孟家湾乡马场村闫有堂家,一张“人居环境整治达标卡”挂在了显眼位置。
“我们对农户的圈舍、伙场盘子、房前屋后卫生及家风建设进行打分,获90分以上的家庭可获得‘达标卡’,并给予物质奖励。目前全村已经发放125张,充分调动了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村容村貌得到了持续提升。”马场村党支部书记韩成龙说。该区还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首批15个村组1019户就地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镇川、金鸡滩等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21年,榆阳区大力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4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5.8%,实现林业总产值9.7亿元。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防火戒严“一号令”和封山禁牧“二号令”,投用“智慧林业管理平台”,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发挥林业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榆阳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成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出台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并于去年12月30日成功发放全市首张林业碳票,真正将林地空气变成了可用于交易的“真金白银”,助力“榆阳绿”绵延舒展。
“林业碳汇交易产生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生态建设中。通过购买林业碳票,不仅可以调动社会企业参与自主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还鼓励居民推行低碳生活的方式,在推动榆阳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榆阳区林业局局长秦刚说。
为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榆阳区统筹推进矿区生态治理、铁腕治污攻坚和环保督察整改,2021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9天,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隐患得到有效管控。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榆阳区投入4.7亿元,实施校建项目33个,新增学位6020个;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区95.7%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实现作业减量、课堂增效;安排2000万元重奖教育领域先进典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榆阳区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速。
同时,榆阳区深入推进健康榆阳建设,加快推动区中医院迁建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创新打造整合型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榆阳区还创新养老服务理念,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居家、社区、机构三方为抓手,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