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拆旧复垦展新绿 垦造良田美景来
淳化县官庄镇焦家村园地垦造后种植的玉米长势良好。
礼泉县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推动粮食生产任务落实。
旬邑县城关街道赵家洞村园地垦造出的耕地为发展粮食作物奠定了基础。(资料图)
昔日荒弃果园,今日变成良田。
通讯员 成新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近年来,咸阳市始终把开发造地作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解决用地矛盾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实施园地垦造耕地项目,加大开发造地力度,扩大补充耕地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耕地“占补平衡”新路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低效果园变良田
3月22日,淳化县北部官庄镇焦家村的麦苗里,几位村民正忙着间除青草。“以前这儿是我家的果园,果树老化了,没人管理。自从前年镇上把这块地改造后,地变平整了,路也变宽了,为下一步大面积机械化种粮提供了保障。”62岁的村民焦文轮边除草边说。
据焦文轮讲,家里11亩果园,他挖掉了7亩老化果树。2020年赶上低效园地垦造,镇上免费给挖了4亩,还进行平整、翻耕及后期培肥。去冬雨水充足,今春麦苗长势旺盛,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据了解,2020年,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在官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现场踏勘、测量,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官庄镇焦家、沟里等村未利用土地和低效的耕地进行园地垦造改良,通过平整开发整理,净增耕地1925亩。
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上官君介绍:“淳化县是第一批市级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县,将历年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已退化的果园施行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官庄镇、胡家庙中心36个村4390亩。县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当地退化园地进行综合整治,不但增加了耕地面积,还为全县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逼”出来的园地垦造
近年来,咸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建设用地刚性需求迅速增加,全市年均建设占用耕地需求1万亩左右,目前全市用地指标仅剩0.8万亩,而库存占补平衡指标仅剩1万余亩。随着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浇地补水浇地”政策趋紧,加之省内补充耕地有偿调剂也十分困难,“保发展与保平衡”二者之间矛盾愈发凸显。
为弥补指标缺口,化解占补平衡压力,咸阳市不得不重新考虑后备耕地资源从哪儿来?
咸阳果业经过30多年发展,果园面积达42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彬州、长武、永寿、旬邑、淳化及礼泉、乾县北部山区。前些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致富果”“金蛋蛋”“摇钱树”的苹果树,近年来已经凸显出果树老化、果品落后等问题。
乾县果业局退休老干部黄志德说:“老旧果园已经跟不上发展需求,经济效益低下,果农入不敷出,使得果园荒芜面积逐渐增加,从而出现了闲置果园、撂荒果园,让人看了实在痛惜。”
2018年底,咸阳市自然资源局了解情况后,多方调研、剖析问题、学习外地经验,决定利用荒芜低效园地放手一试,实施园地垦造工程,破解发展资源要素制约难题。
3 摸着石头也要过河
咸阳市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思路,确立了“以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低效园地为主、以残次林地和荒草地等农用地为辅”的垦造利用基本方向,于2018年9月至11月,在园地面积较大的礼泉、旬邑、淳化、彬州等4县(市)先行试点和前期摸索。同时,强化部门协同支持,将全市园地垦造项目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来源。
据咸阳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科负责人介绍,在此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并下沉调研,剖析现实困难、吸收听取各方面意见,指导咸阳积极探索园地垦造工作具有操作性的模式、程序和资料,为进一步做好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积累经验。
2019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座谈会,以该市经验为蓝本,最终确定此类项目实施的操作程序、具体流程等,既所有项目必须依照踏勘调查、可研论证、规划设计、立项申报、开工建设、验收入库六个环节渐次推进,且缺一不可,既园地垦造实施“六步法”。
具体讲,各县(市)局对地块进行调查认定,征求农林、水利部门意见,由县级政府组织论证项目可行性,通过后由县局报市局审核立项并组织实施,省厅最终认定新增耕地并报备。
“按照规划方案,对原有地实行“田、路、渠、坎”综合治理和集中连片开发。除了平整土地,还要根据实际配备水井、水渠、田间道路等相关设施,力争达到“废旧园地去、良田美景来”的整治效果。”永寿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樊亚兰说。
永寿县财政局干部赵越介绍,为了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后续管护,咸阳市财政将三年管护补偿资金列入项目资金预算,按照每年每亩300元标准核发。项目实施完后县自然资源局、乡镇和村组签订三方管护协议,约定管护责任和管护资金使用办法,前三年为补偿管护,后两年自主管护。
4 园地垦造带来利好
张建和是礼泉县烟霞镇西一村村民,据他讲,村北原有一片2000多亩的苹果园,靠近沟壑区,全是坡地,耕种条件极差,加之果树老龄化严重,群众逐渐放弃经营管理,任其自然发展。
“项目实施后,地块变得平整了,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了,原来的沟坡地连成一片,有了3米~4米宽的生产路,各种机械都能顺利进出,作务起来很方便。”张建和说。
礼泉县农经站站长张鹏介绍,结合园地垦造,县政府牵头成立了“礼泉县烟霞农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级开发平台,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将整治后的耕地及毗邻村连片土地进行流转,重点招引农业产业项目——陕西碧护农业公司。该园区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约1500亩,建成了新品种葡萄、樱桃、桃、西莓、子杏、西瓜等设施大棚,目前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园区经营状况良好,已经成为引领群众实施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人说:“对于群众来说,项目增加了更多优质耕地,是第一受益群体;对乡镇政府和村组来说,项目实施后土地提质升等了,集中连片了,配套设施更全了,有利于发展发展多种经营,带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就项目来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片优质耕地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开发格局,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所有入库的补充耕地将优先用于保障民生工程、中省重点项目建设,化解了‘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的矛盾,落实了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政策要求,为各级政府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增加了地方政府招大引强的信心和底气。”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何祥君介绍。
近年来,咸阳市统一实施垦造园地5万余亩,新增耕地4.8万亩,其中水浇地3400亩。园地垦造就像一把金钥匙,带来的利好打开了各方的积极性,成为咸阳“占补平衡”棋局中尤为突出的一子。
礼泉县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推动粮食生产任务落实。
旬邑县城关街道赵家洞村园地垦造出的耕地为发展粮食作物奠定了基础。(资料图)
昔日荒弃果园,今日变成良田。
通讯员 成新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近年来,咸阳市始终把开发造地作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解决用地矛盾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实施园地垦造耕地项目,加大开发造地力度,扩大补充耕地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耕地“占补平衡”新路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低效果园变良田
3月22日,淳化县北部官庄镇焦家村的麦苗里,几位村民正忙着间除青草。“以前这儿是我家的果园,果树老化了,没人管理。自从前年镇上把这块地改造后,地变平整了,路也变宽了,为下一步大面积机械化种粮提供了保障。”62岁的村民焦文轮边除草边说。
据焦文轮讲,家里11亩果园,他挖掉了7亩老化果树。2020年赶上低效园地垦造,镇上免费给挖了4亩,还进行平整、翻耕及后期培肥。去冬雨水充足,今春麦苗长势旺盛,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据了解,2020年,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在官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现场踏勘、测量,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官庄镇焦家、沟里等村未利用土地和低效的耕地进行园地垦造改良,通过平整开发整理,净增耕地1925亩。
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上官君介绍:“淳化县是第一批市级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县,将历年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已退化的果园施行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官庄镇、胡家庙中心36个村4390亩。县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当地退化园地进行综合整治,不但增加了耕地面积,还为全县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逼”出来的园地垦造
近年来,咸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建设用地刚性需求迅速增加,全市年均建设占用耕地需求1万亩左右,目前全市用地指标仅剩0.8万亩,而库存占补平衡指标仅剩1万余亩。随着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浇地补水浇地”政策趋紧,加之省内补充耕地有偿调剂也十分困难,“保发展与保平衡”二者之间矛盾愈发凸显。
为弥补指标缺口,化解占补平衡压力,咸阳市不得不重新考虑后备耕地资源从哪儿来?
咸阳果业经过30多年发展,果园面积达42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彬州、长武、永寿、旬邑、淳化及礼泉、乾县北部山区。前些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致富果”“金蛋蛋”“摇钱树”的苹果树,近年来已经凸显出果树老化、果品落后等问题。
乾县果业局退休老干部黄志德说:“老旧果园已经跟不上发展需求,经济效益低下,果农入不敷出,使得果园荒芜面积逐渐增加,从而出现了闲置果园、撂荒果园,让人看了实在痛惜。”
2018年底,咸阳市自然资源局了解情况后,多方调研、剖析问题、学习外地经验,决定利用荒芜低效园地放手一试,实施园地垦造工程,破解发展资源要素制约难题。
3 摸着石头也要过河
咸阳市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思路,确立了“以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低效园地为主、以残次林地和荒草地等农用地为辅”的垦造利用基本方向,于2018年9月至11月,在园地面积较大的礼泉、旬邑、淳化、彬州等4县(市)先行试点和前期摸索。同时,强化部门协同支持,将全市园地垦造项目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来源。
据咸阳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科负责人介绍,在此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并下沉调研,剖析现实困难、吸收听取各方面意见,指导咸阳积极探索园地垦造工作具有操作性的模式、程序和资料,为进一步做好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积累经验。
2019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座谈会,以该市经验为蓝本,最终确定此类项目实施的操作程序、具体流程等,既所有项目必须依照踏勘调查、可研论证、规划设计、立项申报、开工建设、验收入库六个环节渐次推进,且缺一不可,既园地垦造实施“六步法”。
具体讲,各县(市)局对地块进行调查认定,征求农林、水利部门意见,由县级政府组织论证项目可行性,通过后由县局报市局审核立项并组织实施,省厅最终认定新增耕地并报备。
“按照规划方案,对原有地实行“田、路、渠、坎”综合治理和集中连片开发。除了平整土地,还要根据实际配备水井、水渠、田间道路等相关设施,力争达到“废旧园地去、良田美景来”的整治效果。”永寿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樊亚兰说。
永寿县财政局干部赵越介绍,为了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后续管护,咸阳市财政将三年管护补偿资金列入项目资金预算,按照每年每亩300元标准核发。项目实施完后县自然资源局、乡镇和村组签订三方管护协议,约定管护责任和管护资金使用办法,前三年为补偿管护,后两年自主管护。
4 园地垦造带来利好
张建和是礼泉县烟霞镇西一村村民,据他讲,村北原有一片2000多亩的苹果园,靠近沟壑区,全是坡地,耕种条件极差,加之果树老龄化严重,群众逐渐放弃经营管理,任其自然发展。
“项目实施后,地块变得平整了,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了,原来的沟坡地连成一片,有了3米~4米宽的生产路,各种机械都能顺利进出,作务起来很方便。”张建和说。
礼泉县农经站站长张鹏介绍,结合园地垦造,县政府牵头成立了“礼泉县烟霞农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级开发平台,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将整治后的耕地及毗邻村连片土地进行流转,重点招引农业产业项目——陕西碧护农业公司。该园区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约1500亩,建成了新品种葡萄、樱桃、桃、西莓、子杏、西瓜等设施大棚,目前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园区经营状况良好,已经成为引领群众实施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人说:“对于群众来说,项目增加了更多优质耕地,是第一受益群体;对乡镇政府和村组来说,项目实施后土地提质升等了,集中连片了,配套设施更全了,有利于发展发展多种经营,带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就项目来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片优质耕地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开发格局,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所有入库的补充耕地将优先用于保障民生工程、中省重点项目建设,化解了‘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的矛盾,落实了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政策要求,为各级政府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增加了地方政府招大引强的信心和底气。”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何祥君介绍。
近年来,咸阳市统一实施垦造园地5万余亩,新增耕地4.8万亩,其中水浇地3400亩。园地垦造就像一把金钥匙,带来的利好打开了各方的积极性,成为咸阳“占补平衡”棋局中尤为突出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