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走具有陕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的关键一年。日前,《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为更好理解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就文件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实施意见》指出,要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明确要做好以下四方面:
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陕南推广稻油一体化种植,在陕南、陕北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大豆宽幅间套轮作,在渭北和陕北推广果树幼园套种豆类,因地制宜发展油葵、花生、胡麻等油料作物;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支持陕南、陕北建设城市近郊蔬菜保供基地,分级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建立调控基地350个,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84万头左右;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
《实施意见》指出,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次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督机制,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
此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70万亩。开展盐碱地改良试点,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有序开发为耕地。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意见》从四方面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即:完善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提高脱贫人口增收能力,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和全链条开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压实就业帮扶责任,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提高吸纳脱贫人口的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在重点帮扶县优先布局建设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完善过渡期间各项帮扶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推进种业振兴。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设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实施种业“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扶持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提质增效,推广玉米、小麦复合式作业机械化技术,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快农业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
同时,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辅导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社企对接“三大行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实施示范农场主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农民合作社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扩大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强化关键农时气象服务和预报预警。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推进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落实“链长制”责任,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示范县;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完善农产品全程化、全链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站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积极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创建省级农业出口贸易示范基地,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外向型农业,推动陕西农业“走出去”。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统筹农村改厕,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大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2年建成现代宜居农房2000户,建成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并按规定享受养老补助待遇。巩固提升县乡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集中供养水平。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开展关键技术推广试点,推动各类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组建粮食生产联盟,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常态化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鼓励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打造技工教育重点特色专业群和技工(劳务)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就业载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2022年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村级上线使用率达到50%。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拓展深化乡村治理示范县试点内容,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记者 黄敏 张恒 整理)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实施意见》指出,要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明确要做好以下四方面:
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陕南推广稻油一体化种植,在陕南、陕北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大豆宽幅间套轮作,在渭北和陕北推广果树幼园套种豆类,因地制宜发展油葵、花生、胡麻等油料作物;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支持陕南、陕北建设城市近郊蔬菜保供基地,分级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建立调控基地350个,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84万头左右;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
《实施意见》指出,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次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督机制,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
此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70万亩。开展盐碱地改良试点,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有序开发为耕地。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意见》从四方面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即:完善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提高脱贫人口增收能力,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和全链条开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压实就业帮扶责任,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提高吸纳脱贫人口的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在重点帮扶县优先布局建设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完善过渡期间各项帮扶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推进种业振兴。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设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实施种业“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扶持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提质增效,推广玉米、小麦复合式作业机械化技术,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快农业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
同时,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辅导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社企对接“三大行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实施示范农场主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农民合作社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扩大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强化关键农时气象服务和预报预警。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推进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落实“链长制”责任,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示范县;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完善农产品全程化、全链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站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积极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创建省级农业出口贸易示范基地,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外向型农业,推动陕西农业“走出去”。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统筹农村改厕,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大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2年建成现代宜居农房2000户,建成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并按规定享受养老补助待遇。巩固提升县乡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集中供养水平。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开展关键技术推广试点,推动各类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组建粮食生产联盟,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常态化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鼓励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打造技工教育重点特色专业群和技工(劳务)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就业载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2022年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村级上线使用率达到50%。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拓展深化乡村治理示范县试点内容,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记者 黄敏 张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