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这里的黄连有点“甜”
  本报记者 黄敏
  清晨,山林里透着丝丝寒意。药农冯克龙沿着一脚宽的羊肠小道从沟底往山上走,不时侧着身子拔掉山坡上的杂草。
  2月25日,在镇坪县华坪镇渝龙村,山坡上、田埂里,一片片黄连长势喜人。“这一片都是我的林地,林下这些小苗苗是我种的黄连。”冯克龙边走边介绍,“黄连长得慢,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我一年种上几亩,现在有70多亩呢。”
  转过弯,冯克龙爬上山坡,扒开地上的枯叶,小心翼翼地拔出一棵黄连捧在手里:“看这黄连长得多好啊!这片黄连种得早,快7年了,再过几个月就能采收。”
  冯克龙种植黄连近20年,这味“苦药材”让他尝到了“甜头”,但他从没像今年这样有底气。“以前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现在搞规模种植,政府提供种苗和技术,我们一边收一边补种,一茬接一茬,年年都有收成,加上合作社保底收购,销路一点都不愁。而且,今年政府还加大了补贴,我新栽的十几亩黄连,光补贴就能拿到几千元,心里可踏实了。”
  说起黄连,就不得不说镇坪的自然环境。这座陕西最南端的小山城地处秦巴腹地,素有“巴山药乡、养生天堂”美誉。境内山水环绕,林草丰茂,森林覆盖率高达86.4%,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丰富,为黄连品质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好山好水出好物。镇坪黄连根茎丛生,形似鸡爪,外皮灰黄,质地坚实,易折断,茬鲜黄,味极苦。其药用部分为地下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碱含量超过1.6%,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镇坪黄连栽培历史也特别悠久。据记载,明末清初时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大批药商涌入镇坪,在这里办会馆、建基地,促进了贸易繁荣,逐步形成了“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局面。此后,黄连在镇坪大面积推广,也深深扎根在一代代镇坪人的记忆深处。
  目前,镇坪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以上,主要栽培黄连、玄参、独活等30多个品种,建成中药材示范园区12个,药材总产量达1.28万吨,年产值超过1.8亿元。随着镇坪不断丰富“中药材之乡”品牌内涵,镇坪黄连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也更加清晰,越来越多像冯克龙一样的药农搭上了这趟特色产业发展快车,真正让“苦药材”种出了好日子、“甜日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