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邻里邻家
张景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住进楼房后,我会经常怀念住窑洞时的邻里邻家。
小的时候,老家是前后窑结构的黄土窑洞,村里每家人都相隔很近,有的只是中间隔的那一道院墙。那个年代,村里落后,没有通电,吃完饭干完活后,在家里待着无聊,便会去邻家串门。不是你到我家,就是我到你家,人多了自然话题多,气氛也活跃,时间就在谈笑间慢慢流逝。
在封闭的农村,邻居间串门是最好的消遣方式之一。所有人亲近得像一家人,往往是见炕就上、见饭就吃,没有任何的拘束感和生疏感。谁家有事了,家家来帮忙,站在硷畔上吆喝一声就行。农村有句俗语:“好兄弟高打墙,好亲戚远离乡。”而真正的邻里邻家,中间隔有墙,却不是高墙,大门可以永远是敞开的。几家人住得久了,交往多了,往往比亲人还亲。
参加工作后,我就住在学校的窑洞里,左邻右舍更是连墙都没有,出了自家门,就进了邻家门。几家人端着饭碗圪蹴在门槛上或者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有时候,饭碗已经空了也舍不得回家,生怕错过了正在进行的精彩话题,笑声往往从院子的这头传到另一头去。另一头的人抬起头,满含笑意地往这边看,就有人慢慢走过来,加入聊天的队伍中……
那个时候,家里开始有了电视机,看电视剧和体育比赛成了茶余饭后的主要内容。一个人看着无聊,便聚集到哪一家,一边看,一边评说,一起感动,一起悲伤……大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和和睦睦,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闲了可以打打球,下下棋,喝喝酒,谈谈理想和抱负。学校的窑洞虽然住起来狭小逼仄,但走出门就是大世界。
后来,在机械厂上洼有了属于自己的两孔石窑洞,左邻右舍之间只隔有一堵矮矮的砖墙,站在墙这边就能看到墙那边。城里的邻里邻家大多来自四面八方,原本素不相识,成了邻家后,渐渐熟识起来,然后就成为最亲近最信任的人。谁家有好吃的了,隔墙头就可以递过来;谁家有事了,隔墙头叫一声就能立马到位。有时候连叫都不用叫,就会主动加入帮忙的行列中来。
有一次,我喝醉了酒,下了车后坐在机械厂大门口动不了,好在头脑还清醒,就给邻家老陈打电话。老陈第一时间跑下来,架起我往回走,用我的钥匙打开家门,把我安顿好,床底下放好备吐的脸盆,然后带上门出去,关好大门……现在想啊,喝醉了第一时间想起叫邻家,那是发自内心的信任,知道老陈一定会来。这样的邻家氛围真好,遇上了好邻家,能给生活增加幸福指数。
住进楼房后,家就成了一个水泥壳子。窑洞的邻里邻家之间拥有的是同一片蓝天,呼吸的是同一方空气,真的感觉很亲近。楼房的邻里邻家被厚厚的墙壁和防盗门阻隔,见个面也稀罕,更像是偶遇的路人。缺少了交往,便少了交流,相互蜷缩在自己一家的狭小空间里。楼房的邻里邻家很有意思,说是邻家吧,却咫尺天涯;说不是邻家吧,却只有一墙之隔。我家孩子多,我担心孩子大声叫喊和跑动会影响到楼上楼下,打扰到邻家的清净和休息,便时时提醒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很多次在梦里梦见我和邻居家的一排窑洞,窑檐下住有燕子,这家院子飞过来,那家院子飞过去,两边院子里的小姑娘拍着小手唱着歌:“小燕子,穿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