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关注“三农”问题的一本好书

李思民
“三农”问题是历代有识之士关注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敏感问题,这个问题弄不好,就会影响到社稷安危、国运走向,特别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仵军智推出了他的新作《执守与变迁——关中西部乡村生活管窥》,这是一部高起点、广视野、学术浓,具有一定理性色彩,颇值得一读的好书。
说它高起点,是因为仵军智把自己研究的课题放在一个大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即站在农村社会学的理论高度,并结合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等理论进行深入阐述。只要翻阅“引言”和每章的概论,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作者不论是给关中西部定位,还是论述乡村社会结构、各阶层人员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民风民俗的作用和历史变迁,都能从较高的理性上去把控,较娴熟地运用理论予以论证。加之采用了大量的调查资料,既给全书定下了比较高的理论视点,显得言之有理,又使得整个论述持之有故,不显空泛。
说它广视野,是因为作者的目光触及了农村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即使一些细枝末节,也都被作者悉数搜罗,列举出来。诸如农村社会结构、生产模式、民生民居、风俗礼仪、文化工艺、人际交往等,从全方位进行审视,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农村所谓大事,莫过于盖房、娶亲、生老病死等,仔细阅读三章、四章、八章,不由得惊叹作者在深入西府农村调查掌握各种资料上所下的功夫,可谓广泛涉猎,详尽周全,令人信服。读者好像走进了西府民俗博物馆,接受了一场民俗文化教育。第六章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驰名中外的凤翔泥塑、木板年画的介绍,更为读者增添了诸多民间工艺文化知识。这些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无疑极大地增强本书的实践理性。
说它学术浓,仅读一读“引言”,就会看出,作者为了告知读者本书所论述的确切地域,翻阅了大量的典章文献资料,广征博引,为本书开篇创造了浓浓的学术氛围。其他章节要么准确地引用各种典籍,或数字罗列,或图表演示,或权威人士论断,不厌其烦一一引来,为搞科研、好钻研、求知欲强的读者所颔首称赞。
一部学术著作,必须做到以议为主、议论为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夹叙夹议,议中有叙,叙中有议,切忌叙议两张皮,也就是严密的逻辑理性、较高的价值理性和很强的实践理性三者高度地统一起来。仵军智这本《执守与变迁——关中西部乡村生活管窥》,在这些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探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值得肯定。但同时,仵军智所研究的重点是形而下的农村物质层面的巨大变化,对形而上的农民精神层面,诸如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政治态度等深刻的变化,虽有所涉猎,却有点零散,不够集中深刻,留下了一点点缺憾。在今后修订时,倘能单列一章进行集中深入论述,就显得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