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韩城行鼓:擂响乡村振兴曲
    韩城行鼓赴国外演出。(资料图)

    韩城行鼓参加“中国·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资料图)

    梁志民(左三)在马庄村和队友练习《怼锣子》。

  吴永刚 文/图
  近年来,为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韩城市通过建立韩城行鼓文化生态保护村,非遗传承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方式开展行鼓教学培训,加强对韩城行鼓的传承和利用,努力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挥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使韩城行鼓文化产业在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双丰收。刚劲的鼓槌擂响了乡村振兴序曲。
  酣畅淋漓敲行鼓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是从元朝军队的马上打鼓演变而来。其特点是鼓点刚劲有力,打鼓时鼓手似骑马又似醉酒,明显区别于其他种类的锣鼓。
  据韩城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行鼓表演,粗犷、豪迈、剽悍。鼓阵排开,令旗挥舞,百鼓齐鸣,气势恢宏。酣畅淋漓的鼓姿、强劲刚烈的鼓点,似黄河咆哮,如万马奔腾。敲到得意处,鼓手们如痴如醉,狂跳狂舞。醉鼓醉镲是韩城行鼓的最佳境界。
  “行鼓是韩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加大行鼓的传承与发展,重点培养年轻人才,才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1月25日,韩城行鼓传承人梁志民说。
  韩城市龙门镇上白矾村村民梁志民是韩城行鼓的市级传承人。梁志民自幼受前辈的影响和熏陶,对行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经常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断地学习摸索,梁志民对行鼓有了深入的了解。
  “马上要过春节了,本来各种演出、排练很多,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举办相关活动,我就走访周边的老艺人收集《鼓谱》进行探讨交流,为韩城行鼓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梁志民说。
  别具特色舞行鼓
  韩城人喜欢把韩城行鼓称为“中华第一鼓”。在韩城人眼里,天下锣鼓万千,没有哪种锣鼓能敲出韩城行鼓独有的鼓韵,也没有哪种锣鼓能打出韩城行鼓独特的节奏,更没有哪种锣鼓能像韩城行鼓一样,是一种癫狂状态的舞蹈。
  在韩城,每逢节日庙会或红白事,行鼓永远都是少不了的表演主角。数十人、上百人的锣鼓队,旌旗飞扬,锣鼓喧天,边行边敲边舞,场面煞是壮观。在韩城市龙门镇西原村,村锣鼓队鼓舞刚劲,气势雄浑,是韩城行鼓的一面旗帜。这个有着4000人的大村子,500多人参加了行鼓队,而且多数是妇女。
  梁志民最喜欢韩城行鼓表演乐器中的“镲”。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和锻炼,梁志民能够娴熟地掌握镲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并将动作、镲点等方面做到融会贯通。多年来,梁志民不仅在周边村庄对村民进行免费指导,还带队到省外的厂矿、农村等地开展表演活动,培训学员3000余人,平均每年组织行鼓表演50余场(次)。
  传承发展赞行鼓
  为更好地把韩城行鼓传承好,韩城市坚持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在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龙门镇西原村中心小学建立传承基地,行鼓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并定期选派行鼓代表性传承人为学生们授课,参加行鼓培训的学生达800余名,成为韩城行鼓传承发展的新生力量。
  梁志民介绍,韩城市多次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全市困难群众送上韩城行鼓、秧歌、器乐等节目;组织传承人开展行鼓培训教学,让困难群众参与婚庆喜事商业表演,增加其收入。
  如今,韩城行鼓已成为韩城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向世人展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目前,韩城市各个镇、村(社区)的行鼓队伍愈来愈壮大,人员基数越来越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产业化特色日益明显,形成了村村有鼓队、男女老少皆上阵的盛况。数十支民间锣鼓队以其娴熟的技艺,活跃在韩城市不同的演出场合。
  对外交流兴行鼓
  不仅如此,韩城行鼓还走出韩城,走向了世界。多年来,韩城行鼓受邀前往英国、俄罗斯、德国、丹麦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被冠以“中华第一鼓”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文化部以韩城行鼓命名韩城市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韩城对行鼓元素大胆创新,创作舞蹈《行鼓行》,获得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
  韩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市级项目达100余个。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韩城市将不断挖掘和探索非遗项目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让非遗项目成为助力群众增收、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加速推进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