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乡村振兴看榆阳
根植榆阳沃土 书写“丰收答卷”
——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纪实
  开栏语
  榆阳区是榆林市政府所在地,农耕历史源远流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农村创新备受瞩目。近年来,榆阳区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创建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等11个“国字号”样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今日开始,本报将每周推出一期“乡村振兴看榆阳”栏目,关注榆阳区的发展情况。
  高忠平 杜欣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曾经这片贫瘠的土地,现在俨然成为希望的田野,传统农业生产烙印逐渐褪去,阡陌纵横的现代农业发展盛景徐徐展开。
  优化产业布局 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
  2019年,在中央和我省及榆林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榆阳区成功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位于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包括牛家梁、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补浪河 6 个乡(镇),规划总面积 356万亩,其中耕地51.9 万亩。
  创建以来,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功能明确、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的原则,形成了“一核一带两区多园”的空间布局,通过引进培育明杰马铃薯加工、春雨方便粉丝加工、中盛农投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延伸马铃薯、肉羊产业发展链条,构建起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做强龙头产业 托起田畴沃野“新引擎”
  目前,榆阳区已形成“马铃薯—饲草饲料—肉羊”为结构的粮饲肉规模化种养大循环格局,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优质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种养绿色循环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榆阳区是全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之一,种植面积32万亩。榆阳马铃薯已收集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西北最大的马铃薯组培中心和陕西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年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4000万株,可生产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可繁育脱毒原种薯4.5万吨。建成10万吨马铃薯气调保鲜库,为马铃薯反季错峰销售提供了保障。全面实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马铃薯水肥一体化、大垄化栽培、无人机喷药施肥等8项技术全面普及推广,形成马铃薯标准化技术规程5项,平均亩产4500公斤以上,稳居全国首位。
  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围绕全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榆阳区巩固提高200万只白绒山羊养殖,加快发展百万只湖羊养殖,已成为陕西省养殖第一大区。舍饲高效化养殖技术,有效缓解了羊产业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建成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良种繁育基地——上河湖羊基地;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技术规程19项,培育出全国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
  促进产业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0年,产业园年总产值达75亿元,主导产业产值70亿元,占总产值的93.3%,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0%以上。建成年加工20万吨薯片薯条、年屠宰100万肉羊加工厂等,大大提高了薯羊产业的附加值,拉动了种养业,带动了服务业,提升了“薯羊产业”的整体效益。成功发布“沙地上郡”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让榆阳农产品品牌走出榆林、走向全国,形成了“大生产、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近年来,产业园结合深化全区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股份制、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9种利益联结方式,通过与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建立“保底+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引进和建成全区联农带农企业160多家,成立乡镇联合总社21个,是村(组)合作社412个,农户参与率达100%。2020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28元,实现了农户与企业互利双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现代农业更优、美丽乡村更美、农民口袋更鼓,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让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