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探索吃石榴不吐籽的秘密
    王新军和他的软籽石榴。(资料图)

  编者按:过去,由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升学、务工等途径走出农村、融入城市一直是农村青年的主要选择。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作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承担起了振兴乡村的时代重任。他们有的返乡创业,干劲十足;有的记录乡村发展、努力为村民谋求美好生活;有的运用科技手段发展智慧农业,促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回首2021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新时代农村青年收获满满。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乡村振兴融入更多的创新意识;展望2022年,广大农村青年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积极为家乡谋发展,也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青春能量。
  王军锋
  王新军是潼关县软籽石榴种植大户,也是潼关县软籽石榴产业的带头人。从2007年试种开始,如今,他的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了5000亩。
  “我的石榴都是论个卖的,一个能卖50元左右。”12月20日,王新军向笔者展示着他的新品种。笔者看到,这种叫“岳渎红软籽”的石榴,个头和哈密瓜大小差不多。“不光是果子大,汁水也更加饱满清甜,最重要的是抗冻性强。”王新军告诉笔者,“岳渎红软籽”刚刚通过了省林业厅新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认定。“原来,我种植的石榴遇到低温天气就会影响品质,产生冻害。而这个新品种,经历了2016 年、2020年两次低温天气的考验,成活率达90%以上。目前,潼关县也重点向果农推广这个品种。”王新军说。
  王新军至今还清晰地记着,2008年冬天的一场寒流把他的石榴树冻得几乎“全军覆没”。不服输的他跑到西安、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带回各种优质苗木加以研究,并请教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经过考察、引种、试验,2011年,王新军终于培育出了抗冻性强的软籽石榴。
  “解决软籽石榴不耐冻的问题后,潼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反而成了种植石榴的优势。这里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种出来的石榴吃起来更甜。”王新军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看好。
  “只要有机会我就出去学习考察,看到有新品种,都会想办法引进回来,研究出更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现在,软籽石榴种植基地仅育苗一年的收入就有千万元以上。”王新军告诉笔者。
  王新军依靠种植软籽石榴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软籽石榴产业的发展。如今,软籽石榴在潼关县形成了“县有产业园、镇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的局面。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耕作进度,潼关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鼓励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因地制宜,利用农业机械原理,将拖拉机改造成软籽石榴栽苗机,日栽植量可达5000株,栽植效率是人工的6~7倍,而且操作方便,成活率高,不仅减少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益。
  这台“神器”在代替人工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疫情防控期间人工作业交叉感染,为农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
  2022年,作为软籽石榴产业带头人的王新军将全力投身于潼关县石榴产业发展中,不断推进“软籽石榴+”产业链延伸,推动石榴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软籽石榴产业产值增效增收。他将推进软籽石榴实现“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品质、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提升软籽石榴的品质,让更多群众也能和他一样,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富足生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