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满意不满意 群众说了算
■黄敏
“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答案。连日来,陕西各地“12345”政务热线相继开启访问模式,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抽样调查满意度,不仅提问具体细致,还鼓励受访群众客观回答并提出建议。好与不好,拿出来、摊开来,让群众评说,既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责任和能力,也反映出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责的担当。简而言之,服务好不好、满意不满意,归根结底还要群众说了算。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心底的期盼,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事实上,随着一个又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但百密难免一疏。从“不完全”的满意度来看,工作中仍有不足,一些事情还是没有办到群众心坎上。原因是什么?是不上心、不尽力,还是办事形式化、功夫不到家?或者态度能力有问题?
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有很多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群众满意。而群众满意与否,取决于工作是不是维护了群众利益,有没有契合群众需求,能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实,任何一种结果都有迹可循。群众满意和认可,说明工作作风扎实,方法得当有效,做事尽心尽力。反之,则实事没办实,好事没办好,满意度必然打折扣。
民生工作连接着民心,事关发展之基、和谐之本。群众不满意,即使是1%,也是工作中的漏洞和断点,甚至会成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堵点,需要厘清源头,层层“把脉”,及时查漏补缺。
真实的民意民情是反映各项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的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就是用“民意”晒水分、验成色、定斤两,从真实的群众呼声中“听出”不足、找出差距。并且,在对照之中精准地寻找破解之策,从而明确改进方向,而不是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服务为民永远在路上,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是永恒目标。或许,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但不妨碍百分之百地努力。只有不怕问题并善于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常抓不懈,每一次调查才会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只有始终保持为民的热忱、实干的作风,最大程度尊重民意并善用民意,竭尽所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群众满意度才会越来越高。
“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答案。连日来,陕西各地“12345”政务热线相继开启访问模式,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抽样调查满意度,不仅提问具体细致,还鼓励受访群众客观回答并提出建议。好与不好,拿出来、摊开来,让群众评说,既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责任和能力,也反映出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责的担当。简而言之,服务好不好、满意不满意,归根结底还要群众说了算。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心底的期盼,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事实上,随着一个又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但百密难免一疏。从“不完全”的满意度来看,工作中仍有不足,一些事情还是没有办到群众心坎上。原因是什么?是不上心、不尽力,还是办事形式化、功夫不到家?或者态度能力有问题?
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有很多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群众满意。而群众满意与否,取决于工作是不是维护了群众利益,有没有契合群众需求,能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实,任何一种结果都有迹可循。群众满意和认可,说明工作作风扎实,方法得当有效,做事尽心尽力。反之,则实事没办实,好事没办好,满意度必然打折扣。
民生工作连接着民心,事关发展之基、和谐之本。群众不满意,即使是1%,也是工作中的漏洞和断点,甚至会成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堵点,需要厘清源头,层层“把脉”,及时查漏补缺。
真实的民意民情是反映各项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的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就是用“民意”晒水分、验成色、定斤两,从真实的群众呼声中“听出”不足、找出差距。并且,在对照之中精准地寻找破解之策,从而明确改进方向,而不是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服务为民永远在路上,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是永恒目标。或许,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但不妨碍百分之百地努力。只有不怕问题并善于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常抓不懈,每一次调查才会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只有始终保持为民的热忱、实干的作风,最大程度尊重民意并善用民意,竭尽所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群众满意度才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