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开机引水润良田 适时冬灌保丰收
  本报记者 黄敏
  12月8日上午8时,汩汩清水从交口抽渭灌区西干渠首急涌而出,沿着总干渠一路向前,流向灌区的万顷农田。在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相桥街道西干兴王站辖区南孙村的一片小麦地里,村民焦东涛和妻子正挥舞着铁锨、锄头修整地畔,等候着自家今年冬灌“第一水”的到来。
  “快看,水来啦!水进地啦!”当水越过地头的节水闸门涌入田间,站在地头的焦东涛妻子欢呼不已,焦东涛急忙扛起铁锨跟着水流一边走,一边小心拨开浮在水面上的枝叶。
  “今年由于强降雨影响,小麦普遍种得晚。我种了8亩小麦,目前全部出苗,长势还不错,只要及时冬灌,后期就有保障。”焦东涛说,灌区水量足、水质好,冬灌后麦苗的根就扎实了,还有防冻的效果,到明年开春苗情长势还会更好。
  当天,正是交口抽渭灌区开机引水冬灌的第一天,随着清澈的河水不断涌向田间地头,灌区各大总站渠系水流不断,为灌区小麦、果树抗旱保苗提供了充足的用水保障。
  冬灌是小麦、果树安全越冬、增产丰收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记者从交口抽渭灌溉中心了解到,今年秋季以来,灌区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内涝,造成明水面积激增,冬小麦播种面积锐减3成以上,导致冬春灌溉不确定性加大,为保障冬春灌溉用水与灌区作物实际需水情况相一致,灌区提早部署安排,因地制宜实施冬灌和春灌计划,既让灌区群众用上“放心水”“安全水”,同时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促进保苗稳产。
  “今冬气候受‘双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对小麦、葡萄等作物越冬极为不利。秋播以来土壤墒情较好,部分群众对冬灌工作认识不足,产生了麻痹思想。因此,我们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灌区越冬农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及时引导群众开展冬灌。”交口灌溉试验站站长刘进告诉记者。
  据统计,交口抽渭灌区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较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均值偏少3成至4成。同时,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测,灌区今年冬季气温总体正常偏低,降雨较往年偏少1成左右,明年1月前后,冷空气还会转强。为保障灌区农业生产健康稳定,灌区适时开机冬灌,将持续50天时间,计划到明年1月下旬全面结束,为今冬明春春耕生产和粮食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