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专家支招
别让冷应激阻挡家禽健康生长的“脚步”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最近我省气温反复无常,部分地区气温频繁骤降,甚至会雨雪交加,对家禽冷应激危害较大,加之眼下又是禽流感等疫病多发季节,养禽风险进一步加大。那么,健康养禽应如何强化管理应对措施?11月30日,记者采访了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高玉鹏。
  “一定要严格控制禽舍温度,做好通风换气。成年禽舍内温度以18摄氏度至23摄氏度为宜,不能低于12摄氏度。为防止极端天气造成舍内温度骤降,可减少通风次数或通风时间,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家禽群体表现调节进风口大小。”高玉鹏称,气温骤降对家禽会造成严重冷应激,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进风口要用铁丝、绳子等把塑料布和三合板固定好,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禽体。为提高家禽抗冷应激的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红糖、电解质及抗应激添加剂等,调节家禽肠道菌群,增强产品品质。
  一般在气温逐渐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家禽可以通过调整采食量来满足热能需要。一旦寒流到来气温突降,家禽无法及时调整采食量,就会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因此,应在寒流来前1天~2天给每只家禽增加10克~20克饲料量,持续三五天,以应对气温下降时的热能不足。当寒流过去,气温回升后,立即恢复原来的饲料量。
  除了调整采食量外,还应控制禽舍内的有害气体。“氨气是对家禽危害最大的气体,它会刺激家禽的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降低饲料效率,影响家禽生长、生产。”高玉鹏表示,当养殖户进入禽舍,闻到气味很重时说明氨气已经超标。而氨气味道过大除了通风不良的原因外,和饲料中蛋白消化不良也有一定关系,要想降低氨气味道,在加强通风的同时一定要提高饲料转化率。
  寒冷天气里,控制禽舍水分有时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玉鹏说,冬季禽舍内通风量小,水分蒸发量减少,舍内热空气接触到冰冷的屋顶和墙壁会凝结成大量水珠,造成禽舍内过度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舍内温度适宜时,要加大通风量。此外,还应经常检查饮水线,饮水器有漏水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或维修,防止因漏水造成禽舍内氨味过大,影响家禽健康生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