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高标准农田托起产业振兴梦
本报记者 何艳艳
11月29日,在神木市尔林兔镇依肯特拉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目前,工程完成1.5万米PE供水管道,其余还在施工,计划将于12月中旬所有管道以及附属设施全部完成。到12月底,土壤改良顺利完成。”该村工程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神木市紧紧围绕夯实“三农”基础,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耕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助力群众增收。2021年,神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其中尔林兔镇依肯特拉村约有4100亩。
借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契机,依肯特拉村目前正通过土地平整,将村里原来的散地改造,所有的旱地都变为水浇地,便于机械化耕作,建成了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
“来年,即使再遇天旱天涝,农作物也不怕受灾。高标准农田最大的优势就是机械化程度明显提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依肯特拉村党支部书记王艮山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让过去易旱、易涝的农田由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依肯特拉村村民李治树说:“以前靠天吃饭,旱地玉米亩产五六百斤。现在农田改造后,全是水浇地,不用再靠天吃饭,亩产可达1800斤。”
中鸡镇秦家圪垯村村民王巨成种植80亩地,其中12亩水浇地,水浇地产量在1800斤左右,比旱地能增产上千斤。
今年秋季,神木市农业农村局还为秦家圪垯村800亩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通过修建排洪渠、土壤改良、开垦荒地、新修田间道路等多项土地改造工作,缩小了地类差别,提升了土地质量,使全村耕地全部变成优质耕地。
“高标准农田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为来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利胜说。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一条条新筑的水泥路,连接起村庄和农田,大片规则的田地,阡陌纵横的机耕道,田野、水井、沟渠错落有致……村落与农田绘就一幅美丽田园新画卷。
神木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张健介绍:“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2.08万亩,涉及高家堡镇、大保当镇、中鸡镇、尔林兔镇13个村组,主要通过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生产道路建设等,使旱地变水地,土壤增加有机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民增收。”
11月29日,在神木市尔林兔镇依肯特拉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目前,工程完成1.5万米PE供水管道,其余还在施工,计划将于12月中旬所有管道以及附属设施全部完成。到12月底,土壤改良顺利完成。”该村工程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神木市紧紧围绕夯实“三农”基础,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耕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助力群众增收。2021年,神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其中尔林兔镇依肯特拉村约有4100亩。
借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契机,依肯特拉村目前正通过土地平整,将村里原来的散地改造,所有的旱地都变为水浇地,便于机械化耕作,建成了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
“来年,即使再遇天旱天涝,农作物也不怕受灾。高标准农田最大的优势就是机械化程度明显提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依肯特拉村党支部书记王艮山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让过去易旱、易涝的农田由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依肯特拉村村民李治树说:“以前靠天吃饭,旱地玉米亩产五六百斤。现在农田改造后,全是水浇地,不用再靠天吃饭,亩产可达1800斤。”
中鸡镇秦家圪垯村村民王巨成种植80亩地,其中12亩水浇地,水浇地产量在1800斤左右,比旱地能增产上千斤。
今年秋季,神木市农业农村局还为秦家圪垯村800亩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通过修建排洪渠、土壤改良、开垦荒地、新修田间道路等多项土地改造工作,缩小了地类差别,提升了土地质量,使全村耕地全部变成优质耕地。
“高标准农田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为来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利胜说。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一条条新筑的水泥路,连接起村庄和农田,大片规则的田地,阡陌纵横的机耕道,田野、水井、沟渠错落有致……村落与农田绘就一幅美丽田园新画卷。
神木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张健介绍:“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2.08万亩,涉及高家堡镇、大保当镇、中鸡镇、尔林兔镇13个村组,主要通过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生产道路建设等,使旱地变水地,土壤增加有机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