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村居民今年如何过冬?
李翠翠向记者展示如何调整壁挂炉温度给家里供暖。
室内温暖如春,郭雪红穿着一件薄毛衫给孩子辅导作业。
说起家中的电暖炕,仝红梅始终带着笑意。
卢新正在火炉边取暖。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一波又一波寒潮接踵而至,三秦大地寒意笼罩。然而,令人感到“透心凉”的不止冷空气,还有直线攀升的煤炭价格。9月以来,“煤超疯”一直不太消停,部分地方甚至飙升至每吨2000元以上。
当“拉尼娜”遇上“煤超疯”,“强强联手、共同发威”下,我省农村居民能否招架得住?今年,他们如何过冬?连日来,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实地走访。
多种设施“上岗” 清洁取暖成趋势
11月18日晚上8时,韩城市龙门镇东白矾村室外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冷风吹紧了衣领,吹快了人们回家的脚步。
推开家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今天外面冷得很,还是屋里暖和!”李翠翠脱掉羽绒服,穿着薄毛衫边走边喃喃自语,“多亏通了天然气,要不然这天气难熬得很!”
寒冬已至,温暖的家是人们心底的依靠。在东白矾村,还有208户村民和李翠翠一样,过冬不再发愁。村党支部书记程怀章称,以前村民取暖主要靠烧煤,既不安全又不卫生。2018年,韩城市在农村地区推行镇村气化工程,东白矾村成为第一个受益的村子,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安装了壁挂炉。目前,该工程已惠及全市90多个行政村近4万名群众。
指尖轻点,暖意融融。改变传统取暖方式的不止李翠翠。以前每到冬天,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太平庄村村民仝红梅就心里发愁。“最怕半夜炉子灭了,早上起来家里和冰窖一样,都不想出被窝。”仝红梅说,那种感觉现在想起仍让她直打哆嗦。
2018年,宝鸡市在辖区开始推行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倡导村民安装清洁取暖设施。听到这个消息后,仝红梅早早就报了名。
“这电暖炕方便省事又卫生,政府还给补贴1000元。装好后我围着炕沿高兴地转了好几圈。”仝红梅称,这两天忙完家务她就往热烘烘的炕上一躺,别提有多舒服了。
如今,清洁能源代替散煤取暖成为发展新趋势,壁挂炉、电暖炕、电暖桌等新型取暖设施“花式上岗”,多样化的取暖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不再畏惧寒冬。
屋里暖窗外蓝 天空重现“俏”脸庞
今年冬天,对于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的张爱莲来说,不仅是个前所未有的“暖冬”,更是个经济环保的“绿冬”。
一个月前,迂家塬村发放生物质清洁取暖设备,全村41户家家都有份。从村委会领回那个四四方方的采暖炉时,张爱莲直犯嘀咕:“这东西真能有说得那么好?”
谁料,几天后她却是见人就夸:“这个炉子真不错,电一插就能用,没烟也没味,一天不到5元就把取暖和做饭问题都解决了。”更让张爱莲赞不绝口的是,自从用上了这个采暖炉后,不仅屋里变暖和了,连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隆坊镇副镇长白海兵告诉记者,今年黄陵县启动冬季清洁取暖示范项目,迂家塬村成为示范村之一,给村民发放的采暖炉是利用高科技热能传导技术制作而成,其燃烧物为生物质颗粒,排放量仅为直燃的十分之一,既节省能源又清洁卫生。
和张爱莲一样欣喜的,还有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安沟村村民郭雪红。11月17日上午,郭雪红所在的双吉子移民安置小区举行供暖供气点火启动仪式。这是凤县第一个实现集中供暖的安置小区。站在人群中,郭雪红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时一到冬天,家家都是烧煤烧柴,熏得人双眼流泪不说,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现在好了,终于可以过个干净环保的冬天。”郭雪红说,她也是后来才知道,那种天气叫雾霾天,是由于大气污染过重而造成的。
从烟熏火燎烧煤取暖到手指一点温暖如春;从雾霾沉沉遮天蔽日到天空澄澈白云悠悠……近年来,通过落实“煤改电、煤改气”政策,各类清洁取暖方式让农村地区变得屋里暖窗外蓝,天空又恢复了“俏”脸庞。
重拳出击整治 百姓安心过暖冬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实施农村清洁取暖的地方都用上了天然气或电,但是部分地方仍然采用烧煤取暖的方式过冬。那么,在今冬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村居民能不能实现“用煤自由”?
由于入秋以来的持续降雨,汉中市洋县今年早早就摁下了“阴冷键”,戚氏街道竹园村村民卢新正从9月份就开始“烤火”了。“连着下了几十天的雨,屋里太潮了,不烤不行。”66岁的老卢最近刚买了10袋煤,每斤已从去年的0.5元涨到1.15元了。
老卢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冬天大概能用1吨煤,往年的话只要1000元左右,但是按照今年的煤价来算,已经超过2000元了。“再这样涨下去,老百姓真受不住。”老卢忧心忡忡地说。
农村取暖,村民不光要有得用更要用得起。为确保国内煤炭稳价保供,进入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发文“出手”遏制“煤超疯”。目前,动力煤价已明显出现下跌现象。
与此同时,我省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密集出台举措抑制煤价上涨。省发改委和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煤炭市场价格行为的通知》,要求煤炭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相关煤炭企业按照政府要求,主动下调煤价;产煤大市榆林也开始了“抑制煤炭价格百日行动”……
此外,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省民政厅近日采取组织发放冬季取暖补助、强化受灾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预拨2022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五项措施,全力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多项有力举措下,今冬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是一个安全、温暖、清洁的冬天。
手记
这个冬天不太冷
■赖雅芬
随着又一轮寒潮来袭,三秦大地气温骤降,逐渐进入“冰冻”模式。此时,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簇火光,足以让人从头暖到脚。
寒冷的冬天,“暖”是人们最大的期盼。尤其是农村地区,供暖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室外落叶凋零、日渐寒冷,然而老百姓家中却是温暖如春。就像他们说得那样,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供暖问题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推行清洁取暖、取消阶梯电价、加大补贴力度……在各地供暖工作稳步推进的情况下,部分地方还因地制宜提前供暖,群众过冬不再愁。
这个冬天不太冷,是因为老百姓身暖心更暖。随着各项惠民政策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老屋子,住进了干净温暖的单元房,享受到了集中供暖的便捷性。寒冬于他们来说,只剩一个“暖”字。
屋里暖和,心里自然就热乎了。虽然大自然的“冷暖”我们无法掌控,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提高群众心里的“热度”。因此,政府部门要多花心思、多下力气、多抓细节,让老百姓往后的每一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室内温暖如春,郭雪红穿着一件薄毛衫给孩子辅导作业。
说起家中的电暖炕,仝红梅始终带着笑意。
卢新正在火炉边取暖。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一波又一波寒潮接踵而至,三秦大地寒意笼罩。然而,令人感到“透心凉”的不止冷空气,还有直线攀升的煤炭价格。9月以来,“煤超疯”一直不太消停,部分地方甚至飙升至每吨2000元以上。
当“拉尼娜”遇上“煤超疯”,“强强联手、共同发威”下,我省农村居民能否招架得住?今年,他们如何过冬?连日来,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实地走访。
多种设施“上岗” 清洁取暖成趋势
11月18日晚上8时,韩城市龙门镇东白矾村室外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冷风吹紧了衣领,吹快了人们回家的脚步。
推开家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今天外面冷得很,还是屋里暖和!”李翠翠脱掉羽绒服,穿着薄毛衫边走边喃喃自语,“多亏通了天然气,要不然这天气难熬得很!”
寒冬已至,温暖的家是人们心底的依靠。在东白矾村,还有208户村民和李翠翠一样,过冬不再发愁。村党支部书记程怀章称,以前村民取暖主要靠烧煤,既不安全又不卫生。2018年,韩城市在农村地区推行镇村气化工程,东白矾村成为第一个受益的村子,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安装了壁挂炉。目前,该工程已惠及全市90多个行政村近4万名群众。
指尖轻点,暖意融融。改变传统取暖方式的不止李翠翠。以前每到冬天,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太平庄村村民仝红梅就心里发愁。“最怕半夜炉子灭了,早上起来家里和冰窖一样,都不想出被窝。”仝红梅说,那种感觉现在想起仍让她直打哆嗦。
2018年,宝鸡市在辖区开始推行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倡导村民安装清洁取暖设施。听到这个消息后,仝红梅早早就报了名。
“这电暖炕方便省事又卫生,政府还给补贴1000元。装好后我围着炕沿高兴地转了好几圈。”仝红梅称,这两天忙完家务她就往热烘烘的炕上一躺,别提有多舒服了。
如今,清洁能源代替散煤取暖成为发展新趋势,壁挂炉、电暖炕、电暖桌等新型取暖设施“花式上岗”,多样化的取暖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不再畏惧寒冬。
屋里暖窗外蓝 天空重现“俏”脸庞
今年冬天,对于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的张爱莲来说,不仅是个前所未有的“暖冬”,更是个经济环保的“绿冬”。
一个月前,迂家塬村发放生物质清洁取暖设备,全村41户家家都有份。从村委会领回那个四四方方的采暖炉时,张爱莲直犯嘀咕:“这东西真能有说得那么好?”
谁料,几天后她却是见人就夸:“这个炉子真不错,电一插就能用,没烟也没味,一天不到5元就把取暖和做饭问题都解决了。”更让张爱莲赞不绝口的是,自从用上了这个采暖炉后,不仅屋里变暖和了,连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隆坊镇副镇长白海兵告诉记者,今年黄陵县启动冬季清洁取暖示范项目,迂家塬村成为示范村之一,给村民发放的采暖炉是利用高科技热能传导技术制作而成,其燃烧物为生物质颗粒,排放量仅为直燃的十分之一,既节省能源又清洁卫生。
和张爱莲一样欣喜的,还有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安沟村村民郭雪红。11月17日上午,郭雪红所在的双吉子移民安置小区举行供暖供气点火启动仪式。这是凤县第一个实现集中供暖的安置小区。站在人群中,郭雪红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时一到冬天,家家都是烧煤烧柴,熏得人双眼流泪不说,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现在好了,终于可以过个干净环保的冬天。”郭雪红说,她也是后来才知道,那种天气叫雾霾天,是由于大气污染过重而造成的。
从烟熏火燎烧煤取暖到手指一点温暖如春;从雾霾沉沉遮天蔽日到天空澄澈白云悠悠……近年来,通过落实“煤改电、煤改气”政策,各类清洁取暖方式让农村地区变得屋里暖窗外蓝,天空又恢复了“俏”脸庞。
重拳出击整治 百姓安心过暖冬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实施农村清洁取暖的地方都用上了天然气或电,但是部分地方仍然采用烧煤取暖的方式过冬。那么,在今冬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村居民能不能实现“用煤自由”?
由于入秋以来的持续降雨,汉中市洋县今年早早就摁下了“阴冷键”,戚氏街道竹园村村民卢新正从9月份就开始“烤火”了。“连着下了几十天的雨,屋里太潮了,不烤不行。”66岁的老卢最近刚买了10袋煤,每斤已从去年的0.5元涨到1.15元了。
老卢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冬天大概能用1吨煤,往年的话只要1000元左右,但是按照今年的煤价来算,已经超过2000元了。“再这样涨下去,老百姓真受不住。”老卢忧心忡忡地说。
农村取暖,村民不光要有得用更要用得起。为确保国内煤炭稳价保供,进入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发文“出手”遏制“煤超疯”。目前,动力煤价已明显出现下跌现象。
与此同时,我省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密集出台举措抑制煤价上涨。省发改委和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煤炭市场价格行为的通知》,要求煤炭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相关煤炭企业按照政府要求,主动下调煤价;产煤大市榆林也开始了“抑制煤炭价格百日行动”……
此外,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省民政厅近日采取组织发放冬季取暖补助、强化受灾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预拨2022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五项措施,全力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多项有力举措下,今冬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是一个安全、温暖、清洁的冬天。
手记
这个冬天不太冷
■赖雅芬
随着又一轮寒潮来袭,三秦大地气温骤降,逐渐进入“冰冻”模式。此时,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簇火光,足以让人从头暖到脚。
寒冷的冬天,“暖”是人们最大的期盼。尤其是农村地区,供暖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室外落叶凋零、日渐寒冷,然而老百姓家中却是温暖如春。就像他们说得那样,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供暖问题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推行清洁取暖、取消阶梯电价、加大补贴力度……在各地供暖工作稳步推进的情况下,部分地方还因地制宜提前供暖,群众过冬不再愁。
这个冬天不太冷,是因为老百姓身暖心更暖。随着各项惠民政策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老屋子,住进了干净温暖的单元房,享受到了集中供暖的便捷性。寒冬于他们来说,只剩一个“暖”字。
屋里暖和,心里自然就热乎了。虽然大自然的“冷暖”我们无法掌控,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提高群众心里的“热度”。因此,政府部门要多花心思、多下力气、多抓细节,让老百姓往后的每一个冬天都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