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榆林:聚焦“八个一”抓巩固促衔接
    榆林老百姓脱贫后的笑脸。

    榆林市领导入户调研。

    榆阳区基层干部观摩学习。

    榆林山地苹果喜获丰收。

  鱼玉军 王远招
  初冬时节,是陕北养殖户最繁忙的时节。11月初,在子洲县双湖峪街道林场村集体经济养牛场,员工们正忙着制作青储草料,饲养员在给健壮的牛打防疫针,到处都是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我们养了170多头牛,是最开始的3倍还多!过年前计划卖39头牛,村集体预计能收入30万元。”养牛场场长李明海说,养牛场就是村子发展振兴的新引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的林场村就是最好的例子。2021年,榆林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聚焦“转机制、守底线、抓衔接”工作主线,围绕“八个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市上下呈现出工作机制更趋完善、监测预警更加有效、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帮扶合力更加凝聚、脱贫成果更加牢固的良好态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高标起步、良好开局。
  把握一条主线
  榆林市坚持将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果。该市建立市级相关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一月一比对,下发风险提示书,确保各类风险早发现。对因灾因疫、家庭发生突发重大变故符合条件的农户,先行纳入系统管理,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后履行识别认定程序,确保帮扶力量早干预。
  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劳动能力和内生动力状况,榆林市有针对性的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帮扶措施,创新开展结对联户帮扶,为所有监测对象确定监测联系人,持续跟踪回访,确保帮扶措施早落地。建立“村级综合研判、乡镇实地核查、县市区电话抽查”的“三步走”机制,确保风险消除成色足。截至目前,榆林市累计下发10.56万条预警信息,新纳入监测对象359户1019人,当年风险消除13户31人。
  立足一个导向
  榆林市切实把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作为检验全市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度量衡”。对标后评估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工作细化为92项具体指标,明确每项指标的责任单位和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同时,该市举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培训班,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对面”剖析指导培训,梳理问题清单,向县(市、区)主要领导反馈并督促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到村“六查”入户“六问”行动,实行周报告制和“首问责任制”,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排查,逐项逐条整改销号,全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脱贫成效,让脱贫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扭住一个核心
  聚焦持续收入这个核心问题,榆林市多措并举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深入实施“4+X”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发展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420余万亩。小杂粮、中药材等成为南部县区重要的致富产业。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市1284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5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促进稳岗就业方面,扬榆协作平台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715人。新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3038人,新建社区工厂12个、扶贫基地11个,有力促进了就近就地就业。全市脱贫劳动力返岗复工14.1万人,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抓住一个关键
  榆林市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改相关问题135条。建立问题排查整改长效机制,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监测,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全市“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义务教育方面,全市无因贫辍学贫困学生,脱贫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基本医疗方面,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7户、宜居型示范农房改造200户,已全部竣工完成。饮水安全方面,安排专项资金1.09亿元,建成供水工程403处,完成16.91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
  坚持一个抓手
  榆林市建立“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审计、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围绕巩固拓展重点难点工作,一月一主题专门研究、专题推进,工作成效好的县(市、区)作经验交流,后进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作表态发言。
  该市每两个月对专项工作进行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季度为节点开展工作点评,出台季度点评办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不足、促提升。截至目前,榆林市已召开6次现场推进会,进行2次专项审计,开展2次季度点评,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抓典型、压担子、促后进的工作格局。
  形成一股合力
  榆林市全方位引导社会力量助力有效衔接,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新选派中省市县四级1000支驻村队伍、3101名驻村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帮扶。
  该市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消费帮扶,不断深化扬榆协作,下达苏陕省级财政援助资金2.038亿元,实施项目47个。中央定点帮扶投入资金8386万元,慈善帮扶筹集善款6853万元,“互联网+”社会帮扶注册总量、总发布数量、综合对接率等多项数据位列全省第一。持续开展消费帮扶“五进”活动,认定扶贫产品1221个,实现销售总金额13.11亿元。全面启动“万企兴万村”活动,充分发挥榆林市企业众多的优势,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在全省前列。
  营造一种氛围
  榆林市全面宣传报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及个人,大力推广在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有效衔接。组建榆林市“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驻村方法经验等内容,在全市县镇村三级开展宣讲活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市三级媒体刊发榆林市有效衔接宣传稿件6532篇,其中中央和我省主要媒体及主要网络媒体刊发1086篇,营造出全市上下合力抓衔接、全力促振兴的浓厚氛围。
  强化一份保障
  榆林市政策衔接立足平稳有序,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新政策出台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保持不变。对照省级最新政策,及时跟进出台31个市级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有效衔接配套政策体系。
  资金投入做到只增不减。目前,榆林市级安排衔接资金9亿元,较去年增长4%。出台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投放小额信贷7513户3.3亿元,每月预警提示通报,严控贷款逾期风险。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紧盯重点难点,持续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前10个月,榆林市共开展五轮综合督导调研,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140个乡镇237个村,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