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走进乡村看小康
汉江河畔产业兴
  本报记者 姚远
  “先摸到藕,再用水枪把藕上的泥冲干净,完好的藕就挖出来了。”11月15日,在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小店村莲藕种植基地,穆昌树身穿下水衣、头戴斗笠、手持高压水枪,躬着腰在水田里挖藕。
  短短几分钟,一根根白嫩的莲藕被挖出来。另外一个人推着木板车紧随其后,把刚挖好的莲藕捡拾到木板车上。在冬日的暖阳里,一幅和谐优美的劳动画卷展现在眼前。
  穆昌树是安徽人,挖藕已有40年了,是专业挖藕人,每天能挖750公斤左右。
  “有时候我们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话也不想多说。”穆昌树说,挖藕是个辛苦活,也是个技术活。他全国各地到处跑,整天风吹日晒。但收入还算可观,每年能挣20多万元。
  朱光林也是安徽人,在北京从事莲藕和茭白水生蔬菜种植20多年,技术成熟,也有完整的产业链。
  “汉江河畔水源丰富,气候环境优越。”2010年朱光林来到汉中,在汉台、南郑、城固、洋县等地考察后,决定将水生蔬菜种植项目落户到龙江街道。
  随后,朱光林成立公司,在龙江街道的小店、谷邵、河坝等6个村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莲藕450亩,茭白600亩,涉及农户500多户,采取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土地租金每年每亩1100元;入园务工工资每天80元至180元不等;引导周边51户脱贫户签订消费帮扶协议,户均年增收 2500 元至3000元;公司每年工资性支出400万元。
  在莲藕基地旁边,几百亩茭白葱郁挺拔,苗子长得比人还高,有的已经开始结茭。“反季节莲藕亩产值1.7万元,除去种子、地租、人工、化肥、营销等开支9000元,每亩纯利润8000元。”朱光林算了一笔账,茭白亩产2000公斤,产值1.2万元,除过成本开支7000元,纯利润5000元左右。
  “我种的莲藕,主要满足了汉中城区市民消费,产品供不应求;茭白30%销往汉中,70%销往全国各地,最远卖到了北京、河南、安徽等地。”朱光林说。
  2020年5月,朱光林的公司被认定为全国扶贫产品供应商,莲藕和茭白为国家扶贫产品,汉台区已按销售额的2%实施奖励。目前,他已立足汉台,在城固、镇巴、宁强等地种植茭白5000亩,年销售优质茭白210万公斤。
  据了解,汉台区44家带贫益贫市场主体被认定为国家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207个产品为消费帮扶产品;建成专区专馆5家,专柜101个,累计销售帮扶产品3928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