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走进乡村看小康
“稻”出丰收好年景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杨雪
  稻谷飘香,颗粒归仓。近日,富县1.6万亩水稻成熟开始收割,趁着晴朗好天气,稻农们正在积极抢收。
  10月31日,记者在富县张家湾镇川庄村水稻田里看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全力收割。稻田里一片金黄,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收割机不断喷出稻粒,稻谷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
  “我们村水稻种植面积568亩,这两天正组织机械收割。从长势来看,今年的产量比往年每亩能增加200斤,产值可增加500元。”川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海斌侃侃而谈。
  近年来,川庄村依托自然环境优越,坚持把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让村民依靠特色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水稻产业是川庄村的支柱产业,这两年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村上又流转了50亩稻田,纯收入能增加5万余元。”周海斌说。
  张庆军是川庄村水稻种植大户,种植水稻80亩。到了收获季,他便开着村里的收割机帮村民们收割水稻。
  “我的80亩水稻目前已全部收完了,预计比去年增产3%左右。”张庆军说,为了让自己的水稻能卖个好价钱,他还专门成立了水稻合作社,购买了一整套水稻加工设备。在他的合作社里直接可以购买川庄村产出的成品大米,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帮助村民鼓了腰包。
  张庆军指着自己的大米加工设备说:“村上很多种植户不懂销售,水稻卖不上价钱,我们就按市场价格收购他们的水稻,有想自己卖的,我们免费加工。粗加工大米每斤3.5元,普通有机大米每斤5元,精选有机大米每斤8元。只要种出好大米,就不愁销售。”
  村民王双寅种了7亩水稻,由于不懂网上销售,他犯了愁。“今年庆军帮我收稻子,还帮我加工,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又在网上帮我销售,给我吃了‘定心丸’。”王双寅开心地说。
  如今,川庄村568亩水稻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年产量24万公斤,辐射带动周边的王家角村、张家湾村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成为全县千亩有机水稻认证基地。
  今年,富县全县共种植水稻1.6万亩,出米率70%,每亩产值可达2400元左右。随着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富县积极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种植加工一体化的水稻产业链,努力打响有机水稻品牌,让“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动人场景一年比一年喜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