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我省以“五个一”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赖雅芬)11月2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了解到,我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程序报请国家将原11个深度贫困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我省通过项目安排优先布局、资源投放重点保障、政策措施倾斜支持,以守住一条底线、健全一套政策、壮大一批产业、开展一项行动、形成一股合力的“五个一”为抓手,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守住脱贫攻坚底线,我省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常态化、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返贫致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10月22日,26个县纳入监测人口1.88万户5.88万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有效降低返贫致贫风险。同时,深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提高产业就业帮扶精准度,持续完善安置点社区工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衔接,推广居住簿制度,加强安置社区基层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对标对表国家衔接政策体系,我省制定了《关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力度。今年安排26个重点帮扶县财政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全省的40.5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普通国省道和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补助标准提高10%;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给予重点帮扶县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向26个重点帮扶县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2.17亿元、2.9万户,占全省总发放量的46.6%。强化土地政策支持,过渡期内每年每县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今年用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流转增减挂钩指标1428.5亩,流转收益4.23亿元。
  为壮大一批产业,我省为26个重点帮扶县各遴选谋划了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成区域首位产业,推动优势聚集,打牢产业根基。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启动中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活动,今年已安排51类中省农业补助项目15.2亿元,推动一批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此外,26个县新建社区工厂120家,培育就业帮扶基地29家,总量分别达776家、514家,共吸纳就业5.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2万人。26个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9.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
  与此同时,我省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安排3762.76万元支持重点帮扶县农村户厕改造;安排中省补助资金7.3亿元,支持26个重点帮扶县建设自然村通硬化路等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施村道安全防护工程200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7座;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管理资金2.07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99处,受益人口54.81万人。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把重点帮扶县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振兴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在体制机制上,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在政策举措上,认真落实重点帮扶县配套政策,以工代赈、折股量化分红、新增公益岗位指标分配等新政策、新举措在重点帮扶县先试先行。在支持力量上,持续在资金项目安排上倾斜,社会帮扶力量上叠加,干部选派上择优,人才队伍上充实,切实形成合力帮扶、聚力帮扶的良好局面。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