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平利徽派民居

  王健春

  十月的平利,碧空如洗,丹桂飘香,青砖黛瓦马头墙掩映在阡陌茶桑之间,飞檐翘角格子窗浮现于清溪潺湲之上。
  去过平利的人,总有一种进入江南的错觉,这不仅是因为平利拥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在于,全县有很大比例的民居是青砖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很多人奇怪,平利是陕西的一个县,和安徽相距上千公里,是如何形成今天的徽派建筑风格呢?这要从平利的特色产业说起,平利山地多,耕地少,不适宜发展规模农业,历史上这里以种植茶叶和绞股蓝而闻名,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早在唐代,平利已经是八大茶区之一。目前,全县有20多万亩茶园,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徽商来平利经营茶叶和盐业生意,久而久之保留了许多徽商民居。
  徽派建筑重视房屋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有“无水无山不成居”之说,所以大多数坐落在依山傍水之地,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不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安全可靠。可以说,平利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为徽派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2003年起,平利县结合陕南移民搬迁,集中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规划布局,引导居住在生产条件落后、地质灾害严重、求学就医困难的高寒边远山区群众搬迁建房。选择徽派建筑风格作为当地民居特色,当地政府看重的是民居与平利山水、茶园浑然一体的意境美,其定位既是“可以住”的房子,也是“可以看”的景致。
  如今,平利把整个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把每一个村庄当作景点设计,把每一户人家当作小作品改进,既继承当地“花屋”建筑传统,又选择“青砖马头墙”的徽派民居风格,构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底蕴。这种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是人与文化的融合美,还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
  特别是近几年,平利发展生态旅游,改造人文环境,投资补贴老百姓改造房屋,形成陕西规模最大的徽派民居群,其中比较具有特色的是龙头村,位于平利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古仙湖附近,村庄环山绕山,形如游龙,故而得名龙头村,曾入选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
  在特色民居建设过程中,平利县强化产业支撑,坚持“搬迁一户、脱贫一户”,既抓搬迁安置,更抓产业培育,着力在发展产业、支持创业、解决就业上下功夫,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城镇化、资源就地资产化、农业发展现代化,确保持续增收、稳固发展,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平利徽派民居可居住可观赏可办厂,村民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成为时尚,正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上的亮丽风景,使每一个踏入平利的游客眼前为之一亮、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这正是,蓝天白云马头墙,青山碧水映茶庄,乡村振兴平利房,居民阔步奔小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